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journalInfo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paperranklist paperranklisttupian paihangpage

被引排行

Top 10 Top 30 Top 50 Top 100 简明模式 完整模式

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经验检验

白洁;

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能够产生对投资母国的技术溢出效应,本文依据1985~2006年我国对14个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数据,运用LP模型测算了通过ODI渠道溢出的外国研发资本存量,并采用国际R&D溢出回归方法,就逆向技术溢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作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对外直接投资产生的逆向技术溢出能够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积极影响,但在统计上不显著。其主要原因在于:现有统计数据对投资规模的低估;技术寻求型ODI所占比例较小;海外投资产业集中在技术密集度低的行业。

2009 年 08 期 No. ;
[下载次数: 6,535 ] [被引频次: 708 ] [阅读次数: 59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与国内创新能力——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沙文兵;

本文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研究了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对国内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通过其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对以专利授权数量为表征的国内创新能力产生了显著的正面效应;同时,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对国内创新能力的影响呈现出显著的地区差异,东部地区对外直接投资对以专利授权数量为表征的国内创新能力的逆向溢出效应最大,中部地区次之,而西部地区对外直接投资则没有对国内创新能力产生显著的逆向溢出效应。

2012 年 03 期 No.217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技术创新中的标准锁定效应及反锁定规制研究”(编号:11BJY027)
[下载次数: 7,734 ] [被引频次: 626 ] [阅读次数: 67 ] HTML PDF 引用本文

FDI促进了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吗?——基于动态面板系统GMM方法的研究

李坤望;王有鑫;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探讨了FDI促进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微观机制,然后利用1999~2007年产品层面的贸易数据对此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FDI稳健地提高了我国出口产品质量,而且外商投资对产品质量的提升作用要强于港澳台投资。进一步分组回归发现,资本密集型行业和高外资进入行业中FDI的存在有利于出口产品质量升级,而劳动密集型行业和低外资进入行业中FDI的存在不利于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此外,研发密度、人均工资等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资本劳动比的影响则恰好相反。

2013 年 05 期 No.231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FDI、金融发展与全球经济平衡增长”(项目编号:10JJD79001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企业低价出口之谜:基于企业边际成本加成率的研究”(项目编号:712031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社会关系对民营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机制:基于企业间关系与政企关系的研究”(项目编号:71103153)资助
[下载次数: 11,556 ] [被引频次: 612 ] [阅读次数: 104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影响企业跨国并购绩效的制度因素分析——基于2000~2012年中国上市企业数据的研究

田海峰;黄祎;孙广生;

文章以中国上市企业20002012年126起跨国并购的案例数据为样本,采用事件研究法对这些跨国并购事件的短期绩效进行了测算,并基于测算结果对影响企业跨国并购绩效的制度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大多数企业通过跨国并购获得了一定的超常收益,总体上呈现出良好的并购绩效;而在影响并购绩效的制度因素方面,东道国的经济自由化程度与并购绩效显著正相关,文化距离、主并企业有无跨国并购经验对并购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

2015 年 06 期 No.256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EPR回收产业链纵向交易关系的形成机理/绩效评价与规制研究”(项目编号:7110303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基于并联网络DEA的省际工业环境效率测算/行业分解及提升路径研究”(项目编号:7130303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外部性优化配置的产业链环境治理理论与应用研究”(项目编号:71173034);;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探索导向重点科技创新项目“环境技术创新/产业组织演化与环境政策设计”(项目编号:N130206002);; 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辽宁省创新型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340103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下载次数: 7,579 ] [被引频次: 588 ] [阅读次数: 62 ] HTML PDF 引用本文

贸易便利化对中国-东盟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

谢娟娟;岳静;

本文采用口岸效率、海关环境、国内规制环境以及电子商务应用4个指标对贸易便利化进行测度,利用引力模型定量分析贸易便利化对中国与东盟贸易流量的影响,同时分析不同的关税税率对推进贸易便利化并影响贸易流量的不同作用。最后,针对实证研究结果对贸易便利化改革提出可行性建议。

2011 年 08 期 No.210 ;
[下载次数: 6,856 ] [被引频次: 497 ] [阅读次数: 85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制度差异、文化距离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风险

蒋冠宏;

文章运用20042008年我国1852家有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数据,实证检验了东道国制度、文化及其差异对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风险的影响。经过检验主要有以下发现:东道国政治越稳定、腐败控制越好、政府效率越高以及法制质量越好,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风险越低;法制和腐败控制的差异越大,我国企业投资高收入国家的风险越低;政府效率差异越大,我国企业投资中低收入国家的风险越高;东道国的保守和阶层观念增加了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风险,而自我意识和平等意识降低了我国企业投资的风险;双边文化距离与我国企业对外投资风险呈现"U"型趋势。

2015 年 08 期 No.258 ; 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与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项目编号:7127314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下载次数: 9,662 ] [被引频次: 457 ] [阅读次数: 42 ] HTML PDF 引用本文

中国与西亚地区贸易合作的竞争性和互补性研究——以“一带一路”战略为背景

韩永辉;罗晓斐;邹建华;

在中央政府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新形势下,中国与西亚的经贸合作正面临新的历史机遇。基于联合国UNCOMTRADE数据库,文章依次测算了中国与西亚的出口相似度指数、贸易结合度指数、格鲁贝尔-劳埃德产业内贸易指数、布雷哈特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以及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中国与西亚双边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研究发现:中国与西亚贸易的竞争性比较弱;两地贸易联系更加紧密并呈现产业间贸易特征;中国优势产品以工业制成品为主,西亚则拥有能源资源优势,两地优势产品类目没有重叠,各类产品的竞争优势差距也较大,双方表现出较强的贸易互补性。中国可充分利用与西亚贸易的互补性和"一带一路"战略建设等有利因素,加强两地贸易合作。

2015 年 03 期 No.253 ; 中山大学笹川良一优秀青年基金重要创新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项目编号:71403062;71003107;71303063);;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4YJC790047)的资助
[下载次数: 15,540 ] [被引频次: 450 ] [阅读次数: 125 ] HTML PDF 引用本文

贸易引力模型对中国双边贸易的实证检验和政策含义

林玲,王炎

贸易引力模型是对国际贸易进行实证分析的重要方法。本文以传统的贸易引力模型为基础,考虑中国国情,合理增减解释变量,建立适合中国双边贸易的引力模型。通过对该模型的实证检验和政策含义的分析得出;GDP、空间距离、国土面积和APEC是影响中国双边贸易的主要变量;在对外贸易依存度过高和贸易发展潜力有限的情况下,中国当前应该充分利用国内资源禀赋,深化国内贸易,同时积极调整贸易政策,改善贸易结构。

2004 年 07 期 ;
[下载次数: 6,818 ] [被引频次: 443 ] [阅读次数: 28 ] HTML PDF 引用本文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的关系分析

张如庆

对国际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关系的研究,国内的实证分析大多集中在对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关系的探讨上,而对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关系的讨论较少。本文综合运用了协整理论、误差修正模型和Granger检验等多种方法,利用1982-2002年度间的相关数据,考察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进出口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进口和出口分别与对外直接投资存在单向因果性,即进出口分别是对外直接投资变化的原因,出口和对外直接投资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而进口与对外直接投资之间没有长期稳定关系。

2005 年 03 期 ;
[下载次数: 5,732 ] [被引频次: 443 ] [阅读次数: 28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的出口竞争力——一个中国的经验研究

谢建国

本文以实证的方法研究了中国产品出口竞争力与FDI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产品竞争力的变化有较强的路径依赖特征,FDI虽然不是中国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决定因素,但却是打破这种路径依赖的重要原因。FDI提高了中国工业制成品,特别是高技术含量产品的出口竞争力,有利于中国产业结构的优化,促进了中国出口结构向高技术产品出口结构的迁移。实证结果同时显示,跨国公司投资对中国资源密集型产业及一般技术制造业并不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2003 年 07 期 ;
[下载次数: 4,817 ] [被引频次: 439 ] [阅读次数: 35 ] HTML PDF 引用本文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
检 索 高级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