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研究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 国际政治经济学视域下“全球南方”的时代内涵

    黄超;

    从南方国家到“全球南方”概念的历史演变,既体现了全球化条件下南方国家的发展问题被置于全球视角下,也反映出南方国家的内涵从以经济内涵为主转变为经济内涵和政治内涵并重的新格局。经济内涵主要表现在发展合作上,包括发展援助、发展议程和发展筹资三个方面。而政治内涵突出表现为发展中国家在大国竞争中的战略自主,既包括短期内不盲目跟随西方国家,也包括长期内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在应对全球南方崛起的过程中,中国需要坚持自身发展中国家定位,淡化“全球南方”的领导权之争,夯实中国与全球南方国家的共同利益与价值基础。

    2023年09期 No.355 3-15+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1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69 ]

国际贸易与中国对外开放

  • 有形数字产品进口多样性与企业出口韧性

    姚树洁;孙振亚;

    在数字贸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借助数字进口贸易增强企业出口韧性是中国应对外部环境变化、防范风险的现实需要。文章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中国海关匹配数据,以2008年金融危机冲击作为研究背景,实证考察了有形数字产品进口多样性对企业出口韧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有形数字产品进口多样性能够显著增强企业出口韧性,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出口产品质量提升效应、出口多样化效应以及出口结构优化效应是有形数字产品进口多样性影响企业出口韧性的中间渠道。异质性检验结果发现,有形数字产品进口多样性对企业出口韧性的促进作用在资本密集型行业、非国有企业以及高数字经济发展地区的表现更显著。文章的研究结论为中国搭乘数字贸易“顺风车”,增强企业出口韧性,早日迈入贸易强国行列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2023年09期 No.355 16-28+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下载次数:33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85 ]
  • 数字化转型如何影响企业进口?

    许家云;刘书利;王玥清;

    在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数字化赋能外贸发展成为实现高质量国际循环的关键抓手。文章采用2007~2016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和中国海关数据的合并样本,系统研究了数字化转型在企业进口贸易中的作用。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显著扩大了企业进口规模,促进了企业进口产品质量的提升。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化转型对企业进口的影响会因企业所有制、企业所在地区、贸易方式以及产品类型的不同而不同;作用渠道方面,数字化转型主要通过融资约束缓解效应和生产率提升效应促进企业进口增量提质,并且数字化转型同时通过扩展边际与集约边际的渠道促进了企业进口产品质量提升;拓展分析发现,数字化转型促进了企业进口可能性和进口产品种类的增加,并且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在数字化转型影响企业进口中发挥了积极的调节作用。文章拓展了企业进口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视角,对于推动中国数字经济与进口贸易融合发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2023年09期 No.355 29-45+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3K]
    [下载次数:19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91 ]
  • 服务化转型提升了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位置吗?:基于跨国视阈的比较分析

    匡增杰;窦大鹏;赵永辉;

    在信息技术的加成下,服务化转型成为当前各国推动制造业提质升级进而抢占全球价值链(GVC)高端位置的重要方式。文章采用2008~2020年国际投入产出表,从跨国视角考察了服务化转型对一国制造业GVC位置提升的作用。实证结果显示,制造业服务化能够有效提高制造业的竞争能力,并显著提升该国制造业在GVC中的位置;机制分析的结果显示,服务化转型可以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两个渠道促进制造业GVC位置的提升;而相比高技术制造业,在经过服务化的改造加成之后,中低技术水平的制造业更能够显著提升其在GVC中的位置;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来自本国所在区域价值链(RVC)的内部服务投入更有利于促进该国制造业GVC位置的提升。考虑当前GVC的“区块化”发展趋势,为了更好地获取外贸竞争制高点,一国更应该通过参与RVC来促进服务化转型对本国制造业GVC位置提升的影响。推动服务业高水平开放、加快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进而促进其与RVC的深度融合,这是助力中国制造业实现在GVC位置提升的核心关键。

    2023年09期 No.355 46-61+134-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K]
    [下载次数:18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67 ]

国际投资与全球化经济

  • 贸易网络地位影响企业跨国并购吗?: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检验

    闫海洲;张桁国;

    文章利用2000~2020年CEPII-BACI数据库中的双边贸易数据和各国GDP数据,构建了220个国家(地区)的贸易网络地位指标并与Zephyr全球并购交易数据库进行匹配,分析中国贸易网络地位的提升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成败的影响。结果发现,中国贸易网络地位提升能够显著促进企业跨国并购成功率;中国贸易网络地位提升对并购成功率的促进作用对国有企业、东部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更为明显;贸易网络地位通过提升中国金融地位、建立合法性以及缩短制度距离促进其对跨国并购成功的影响。文章的贡献在于言明了跨国并购等金融投资活动的开展需要符合产品市场的客观条件,从而实现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通过提升中国在全球贸易网络中的地位,可以加快中国迈入投资强国行列的步伐。

    2023年09期 No.355 62-72+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3K]
    [下载次数:14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85 ]
  • 雾霾治理影响外资流入吗?:来自中国城市层面的经验证据

    潘昌蔚;严兵;

    文章基于2009~2019年中国27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利用政府工作报告文本信息构建雾霾治理指标,使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雾霾治理对外资流入的影响。研究发现:雾霾治理对外资流入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机制检验发现,雾霾治理主要通过缓解空气污染、提升产业结构高级化促进外资流入;异质性分析发现,雾霾治理对外资流入的促进作用主要发生在中国东部和中部地区的非资源型城市以及资源成熟型、资源衰退型城市;进一步研究发现,雾霾治理对周边城市外资流入具有明显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外资流入的增加部分来源于高技术制造业。文章拓展了外商投资区位选择理论的研究边界,为地方政府环境政策制定与合理引进外资提供了现实参考。

    2023年09期 No.355 73-87+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下载次数:8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2 ]

国际资本流动与金融改革

  • 金融状况监测与货币政策分析框架:基于周期特征视角

    张冲;张明;

    在构建金融状况监测指标时,现有文献对其构成要素的周期特征分析不足,导致指标成分混乱,进而对“双支柱”框架的实证研究造成困扰。在总结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文章提出同时包含短期和中期指标的宏观金融状况监测框架,更加科学地评估中国的金融状况。该框架既包含金融状况指数、金融压力指数、全球金融周期三个短期指标,也包含中国及全球主要经济体金融周期两个中期指标。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分期限的“双支柱”框架,对不同期限的金融指标进行管理。文章的主要观点及结论有:第一,股价具有短周期特性,而房价具有中周期特性,因此金融状况指数构成中不该包含房价,金融周期构成中不该包含股价;第二,文章监测指标显示,2022年1~7月,中国短期金融状况总体运行良好,大部分时间内金融压力较低,但金融周期加速下行,加之全球金融周期和各国金融周期的下行冲击,未来中国面临的金融形势较为严峻;第三,短期内中国既需通过放松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以应对经济周期和金融周期下行,也需要国际间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该框架不仅有助于更加科学地监测中国金融市场发展走势,还有助于在实证研究和现实实践中践行“双支柱”框架。

    2023年09期 No.355 88-101+135-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3K]
    [下载次数:6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74 ]
  • 开放环境下的自然利率与宏观管理范式转型

    李正;王宏淼;

    文章借助LW模型,立足于开放环境估算中国及主要发达经济体的自然利率水平,研究发现:主要发达经济体自然利率持续下行,压缩宏观政策空间,亟需构建新的宏观管理范式;中国自2012年以来自然利率持续下行,由于自然利率定价依赖于外循环,宏观管理仍具有“小国经济”特点,所面临的困境更显复杂和严峻。外向型利率定价不仅快速压缩中国的财政政策空间,同时制约货币政策的发挥。而拥有全球储备货币地位的美国与欧元区,内向型利率定价则有助于扩充其宏观政策空间。在潜在增速面临趋势性下滑风险的环境下,把握当前窗口期加快宏观管理范式的转型极为紧要,最现实的路径仍是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为外向型利率定价扭转为内向型利率定价提供前置环境,使资金循环同实体经济循环相谐。

    2023年09期 No.355 102-114+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4K]
    [下载次数:2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7 ]
  • 宏观审慎评估体系下的绿色信贷与银行风险承担

    赵江山;佟孟华;高净鹤;

    构建并完善宏观审慎评估体系框架在防范系统性风险和维护金融稳定方面起到了核心作用,是中国人民银行重要的金融监管探索与实践。文章借助2017年绿色信贷纳入宏观审慎评估体系(简称“MPA绿色扩容”)这一准自然实验场景,利用2012~2020年163家商业银行年度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MPA绿色扩容”政策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发现,宏观审慎评估体系在2017年纳入绿色信贷指标后,显著降低了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该扩容政策能够发挥出明显的风险稳定效应。机制分析表明,“MPA绿色扩容”政策主要通过降低央行的资本监管压力、增加银行的资本缓冲以及提高社会声誉评价这3个机制影响银行的风险承担;异质性分析发现,该扩容政策的风险稳定效应在全国性经营、系统重要性、低杠杆率的稳健型商业银行中影响更强。文章的研究不仅丰富了宏观审慎政策与绿色信贷领域的相关文献,而且为监管部门完善宏观审慎政策体系和推进绿色信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经验证据。

    2023年09期 No.355 115-126+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下载次数:24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04 ]

会议综述

  • 聚焦自贸区(港)战略提升,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何曜;

    在世界经济仍然处于蹒跚复苏阶段的背景下,需要更好地认识未来世界经济增长的趋势以及中国的政策选择。经过十年建设的中国自贸试验区(港),通过不断的制度创新积累了丰富的成果,如何总结走过十年的自贸试验区经验以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对于进一步扩大中国的对外开放具有重要的意义。

    2023年09期 No.355 127-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8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3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