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研究


国际资本流动与金融改革

  • 产品质量、市场份额与中国出口汇率传递

    李晓;李博囡;

    汇率传递是衡量企业应对汇率波动与冲击的重要指标之一,学术界关于中国出口是否存在汇率不完全传递现象的研究存在较大分歧。文章认为,产品质量和市场份额是影响汇率传递的两个关键因素,既有研究在分析汇率传递时经常忽视其中一方的作用,难免出现偏误或者研究不够充分。文章研究发现,在2007—2015年间,中国与贸易国之间的双边汇率变动几乎完全传递到出口产品价格上;产品质量与市场份额对汇率传递起相反的作用,汇率传递水平与市场份额存在正相关关系,与产品质量存在负相关关系。这一结果表明,产品质量提高虽然使得出口商面对汇率变动时拥有更大的价格调整空间,可以降低汇率传递水平,但是市场份额的提高会使企业缺乏调整价格的动力,从而抑制汇率传递水平的下降。汇率传递偏高表明产品质量未能在稳定销售地价格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不利于企业应对不确定性逐渐提高的经济环境。文章的研究为“动荡变革期”贸易企业应对汇率风险以及相关部门宏观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部分理论依据。

    2025年03期 No.373 3-17+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1K]
    [下载次数:2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

    张坷坷;杨措;王雅琦;谭小芬;

    文章基于独特的省份-国家层面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数据,通过构建省份层面的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指数,考察2012—2019年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可以显著提升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规模和份额,且对融资约束较高的省份以及与中国双边贸易关系和政治关系更加密切的国家和地区促进作用更大。机制分析表明,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主要通过跨境贸易“量”的增加与“质”的提升共同促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具体表现为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能够通过促进贸易市场份额与贸易产品竞争力进而促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进一步分析表明,跨境电商的发展能够显著增强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促进作用。文章厘清了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与对外贸易人民币结算之间的影响机理,对进一步促进数字金融服务跨境贸易,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2025年03期 No.373 18-32+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4K]
    [下载次数:5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外部冲击下中国金融开放风险的测度与化解:基于国际收支管理视角

    杨荣海;杜林丰;

    金融开放不仅给中国带来了发展机遇,也伴随出现了各类外部冲击。文章测度了不同类型外部冲击给中国金融开放带来的风险,并提出了化解外部冲击的思路。研究发现:第一,中国金融开放测度需要从资本账户开放与金融市场开放两个角度展开,当前中国金融开放程度不高,金融开放风险整体也处于较低水平;第二,尽管外部整体冲击对中国金融开放风险的影响呈现逐渐减弱的态势,但却持续存在;第三,国别冲击中以外部财政冲击的影响最大,国际冲击中以国际通胀冲击的影响最大;第四,从化解策略来看,线性策略全部失效,交互策略和“U形”策略尽管可以有效化解外部冲击带来的风险,但存在政策失效区间。文章认为要保持国际收支顺差,合理控制外汇储备规模,协调好提高对外出口规模与维持资本金融账户平衡之间的关系,这样才可以有效构筑防范与化解外部风险冲击的第一道防线。

    2025年03期 No.373 33-48+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8K]
    [下载次数:2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国际贸易与中国对外开放

  • 区域贸易协定与亚太区域价值链权力格局的重塑

    成新轩;范满江;

    随着以区域贸易协定为主导形成的区域价值链网络成为新一轮推动经济再全球化的主导力量,全球价值链权力格局逐渐向区域化价值链权力结构转变。区域贸易协定、价值链重构与区域价值链权力的博弈正成为影响亚太区域未来走向的关键点。文章基于一国在亚太区域增加值流动中的相对影响力,界定了区域价值链权力的内涵并构建度量指标,运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考察区域贸易协定对亚太区域价值链权力格局的影响。文章发现,RTA能够有效推动亚太区域价值链权力格局重构,这种促进作用可通过增强缔约国价值链规模优势、增大价值链嵌入程度实现,并受到国家价值链地位、对外开放程度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异质性影响。中国应强化区域贸易协定战略布局、加强构建高标准区域贸易协定并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以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进一步提升中国在亚太区域价值链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2025年03期 No.373 49-6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1K]
    [下载次数:4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数据价值化能力与全球价值链韧性:理论机制与实证检验

    魏方;陈贵梅;

    数据价值化能力代表赋予数据要素商业价值、推动数据资产创新应用的潜能,为提升全球价值链韧性注入新的强劲驱动力。文章利用2016—2021年57个国家的“国家—行业—年份”三维面板数据,考察数据价值化能力对全球价值链韧性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数据价值化能力的提高能够显著提升全球价值链韧性,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后依然成立;针对制造业、价值链上游行业和发达国家,数据价值化能力对全球价值链韧性的提升效应更显著;增强产业关联、促进技术创新和改善资源配置效率是数据价值化能力促进全球价值链韧性提升的作用机制。文章的研究结论为中国充分利用数据价值化能力来提升全球价值链韧性提供了重要参考。

    2025年03期 No.373 64-77+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3K]
    [下载次数:1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国际投资与跨国公司培育

  • 美国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冲击与企业数字化转型:来自中国OFDI上市企业的证据

    王鹏;陈蝶欣;

    特朗普总统重新上台给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制定带来挑战,美国货币政策的国际溢出效应是新兴市场经济波动和金融困境的主要来源。文章基于FOMC议息会议引致的货币政策不确定性意外变动数据,研究美国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冲击通过OFDI对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美国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冲击能够通过OFDI影响中国企业,其数字化转型的激励作用随着不确定性的提高而提高。机制分析表明,美国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冲击主要通过增长期权效应来推动中国OFDI企业数字化转型。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数字技术研发产出更高、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感知更高、组织韧性更高的中国OFDI企业而言,美国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冲击对其数字化转型的推动作用更强。进一步分析发现,美国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冲击的溢出效果受到资本管制程度的影响,中国OFDI企业资本管制程度越低,不确定性冲击对数字化转型的推动效应越突出。文章提供了美国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冲击对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影响的新证据,为企业如何应对特朗普再次当选总统后美国货币政策的不确定性冲击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和政策启示。

    2025年03期 No.373 78-92+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7K]
    [下载次数:6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RTAs环境规则深化是否制约中国企业“走出去”:来自企业跨国并购的证据

    李丹;孟恒宇;崔洛源;

    跨国并购布局是全产业链布局的重要形式,面对合作模式区域化与博弈原则更替的国际环境,如何破解RTAs环境目标约束与并购布局间的协同困境成为当下重要的战略问题。文章构筑理论模型并实证研究中国RTAs环境条款深化对企业跨国并购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环境条款深化明显抑制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频次与规模,该结论通过了多项稳健性检验;机制分析表明,环境条款深化的作用主要通过强化东道国国内环境规制实现,但这种抑制效应会被国际创新合作部分抵消;异质性分析表明,具体并购动机下价值链布局型跨国并购遭到明显遏制,价值投资和价值链攀升型并购受到的影响较小;进一步细分条款类别发现,抑制作用主要源于“环境与贸易/投资”和“环境争端解决”类条款。文章为如何平衡高水平区域协定建设与高质量跨国并购布局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证据与政策参考。

    2025年03期 No.373 93-107+136-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4K]
    [下载次数:4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双循环”与中国经济发展

  • “数据要素×”赋能是否缩小了国家间技术差距?:基于要素协同视角

    王恕立;朱梦杰;吴楚豪;

    随着全球数字化变革加速,“数据要素×”赋能对国家间技术差距的影响成为数字经济时代亟待回答的问题。文章基于2014—2021年30个国家(地区)的面板数据,从数据要素协同数据劳动力与数据资本两条路径分析“数据要素×”赋能对国家间技术差距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据要素×”赋能总体上显著缩小各国与技术前沿国的技术差距,该结论在经过多种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检验显示,“数据要素×”赋能通过降低数据跨境流动成本和加强数字安全技术使用强度进而缩小各国与技术前沿国的技术差距;并且,数据基础设施水平在“数据要素×”赋能缩小各国与技术前沿国技术差距的过程中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异质性分析显示,“数据要素×”赋能有利于缩小高收入国家、传统服务业领域与技术前沿国的技术差距,扩大低收入国家、数字服务业领域与技术前沿国的技术差距。以中国为基准国的进一步分析发现,“数据要素×”赋能扩大了落后国与中国的技术差距,缩小了中国与先进国的技术差距,且中国在“数据要素×”赋能缩小“一带一路”合作国家与技术前沿国的技术差距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5年03期 No.373 108-121+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5K]
    [下载次数:8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人工智能创新与制造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实证考察

    邹家阳;张明;林乔影;孔祥飞;

    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是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获取制造业出口新动力的关键方向之一。文章利用2013—2020年CSET CAT数据库的人工智能专利数据和OECD TiVA数据库的制造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数据,探讨了人工智能创新对国家制造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家的人工智能创新能够显著提升制造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并且该结论在进行内生性检验和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发展中国家和亚洲国家在利用人工智能创新推动制造业出口升级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发达国家和非亚洲国家则并不显著。进一步研究表明,人工智能创新通过提高生产率和货物采购内向化程度提升制造业出口的国内增加值率。文章的结论为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在数字经济时代利用新兴技术提高制造业出口贸易利得吸收效率、实现制造业出口转型升级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2025年03期 No.373 122-134+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3K]
    [下载次数:7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