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晓;李博囡;
汇率传递是衡量企业应对汇率波动与冲击的重要指标之一,学术界关于中国出口是否存在汇率不完全传递现象的研究存在较大分歧。文章认为,产品质量和市场份额是影响汇率传递的两个关键因素,既有研究在分析汇率传递时经常忽视其中一方的作用,难免出现偏误或者研究不够充分。文章研究发现,在2007—2015年间,中国与贸易国之间的双边汇率变动几乎完全传递到出口产品价格上;产品质量与市场份额对汇率传递起相反的作用,汇率传递水平与市场份额存在正相关关系,与产品质量存在负相关关系。这一结果表明,产品质量提高虽然使得出口商面对汇率变动时拥有更大的价格调整空间,可以降低汇率传递水平,但是市场份额的提高会使企业缺乏调整价格的动力,从而抑制汇率传递水平的下降。汇率传递偏高表明产品质量未能在稳定销售地价格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不利于企业应对不确定性逐渐提高的经济环境。文章的研究为“动荡变革期”贸易企业应对汇率风险以及相关部门宏观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部分理论依据。
2025年03期 No.373 3-17+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1K]
[下载次数:2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坷坷;杨措;王雅琦;谭小芬;
文章基于独特的省份-国家层面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数据,通过构建省份层面的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指数,考察2012—2019年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可以显著提升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规模和份额,且对融资约束较高的省份以及与中国双边贸易关系和政治关系更加密切的国家和地区促进作用更大。机制分析表明,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主要通过跨境贸易“量”的增加与“质”的提升共同促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具体表现为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能够通过促进贸易市场份额与贸易产品竞争力进而促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进一步分析表明,跨境电商的发展能够显著增强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促进作用。文章厘清了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与对外贸易人民币结算之间的影响机理,对进一步促进数字金融服务跨境贸易,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2025年03期 No.373 18-32+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4K]
[下载次数:5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荣海;杜林丰;
金融开放不仅给中国带来了发展机遇,也伴随出现了各类外部冲击。文章测度了不同类型外部冲击给中国金融开放带来的风险,并提出了化解外部冲击的思路。研究发现:第一,中国金融开放测度需要从资本账户开放与金融市场开放两个角度展开,当前中国金融开放程度不高,金融开放风险整体也处于较低水平;第二,尽管外部整体冲击对中国金融开放风险的影响呈现逐渐减弱的态势,但却持续存在;第三,国别冲击中以外部财政冲击的影响最大,国际冲击中以国际通胀冲击的影响最大;第四,从化解策略来看,线性策略全部失效,交互策略和“U形”策略尽管可以有效化解外部冲击带来的风险,但存在政策失效区间。文章认为要保持国际收支顺差,合理控制外汇储备规模,协调好提高对外出口规模与维持资本金融账户平衡之间的关系,这样才可以有效构筑防范与化解外部风险冲击的第一道防线。
2025年03期 No.373 33-48+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8K]
[下载次数:2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