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研究


国际贸易与中国对外开放

  • 数字服务贸易开放与企业创新质量的“倒U型”关系:兼议技术吸收能力和知识产权保护的调节作用

    方慧;霍启欣;

    文章基于2014~2020年OECD-DSTRI数据库、OECD-STRI数据库、A股上市公司数据和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实证研究数字服务贸易开放与企业创新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数字服务贸易开放与企业创新质量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随着数字服务贸易开放程度由适度阶段上升到过度阶段,其对企业创新质量的影响由促进效应转变为抑制效应,且这一关系具有一定的时间延续性;Chow检验结果表明,该“倒U型”关系的拐点值为0.4986,其促进效应主要作用于90.52%的企业,这意味着对于绝大多数企业而言,现阶段中国数字服务贸易开放程度处于“适度区间”,表现为对企业创新质量的积极影响;数字服务贸易开放对企业创新质量的影响效果因企业所有制、企业生命周期、行业要素密集度和地区市场化程度的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技术吸收能力能够强化数字服务贸易开放对企业高质量创新的促进作用,知识产权保护还能进一步缓解数字服务贸易过度开放产生的不利影响。为此,中国在推进数字服务贸易领域有序开放的同时应积极防范数字服务贸易开放带来的风险与挑战,重视强化企业技术吸收能力和持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为企业创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23年02期 No.348 3-18+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K]
    [下载次数:78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0 ] |[阅读次数:2 ]
  • 自由贸易试验区与跨境电商发展:来自准自然实验的证据

    王智新;邢双美;韩承斌;

    跨境电商既是全球数字贸易时代加速到来的内在驱动,又是中国打造“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还是中国实现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载体。文章基于2011~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将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视为准自然实验,采取多期双重差分法评估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跨境电商发展效应。研究发现,自由贸易试验区不仅能促进本地跨境电商发展,还能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带动邻近地区跨境电商发展。进一步分析发现,这种促进效应与信息集聚、贸易成本、市场开放和创新驱动密切相关,自由贸易试验区对跨境电商发展的促进作用在中西部地区、内陆地区和“一带一路”沿线省份表现得更加明显。随着以更大力度谋划和推进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跨境电商发展显著提升了本地区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有利于中国制造加快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以上结论经过内生性问题处理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在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背景下,文章的研究结论既为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服务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等提供理论支撑,又为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持续深化改革创新、深入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等提供启示意义。

    2023年02期 No.348 19-3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下载次数:47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1 ]

国际投资与全球化经济

  •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与中国制造业“稳外资”:基于外资新企业进入视角

    郭平;胡君;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已成为影响中国制造业外资利用的不可忽视因素,而加快促进外资新企业进入是实现制造业“稳外资”的重要目标。基于外资新企业进入视角,在利用工商注册数据对外资活动进行准确测度的基础上,文章试图揭示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制造业外资利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外资新企业进入受到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冲击程度与其面临的贸易风险敞口相关;贸易政策不确定通过实物期权效应与制度摩擦效应,降低中国制造业外资新企业进入的数量与规模;(2)当外资企业所处行业的资产可逆性较小或契约密集度较大时,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制造业外资新企业进入的负向影响更为显著;(3)异质性分析表明,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合资型、研发型外资新企业进入的影响较小;(4)随着金融市场化程度提升与地方营商环境改善,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制造业外资新企业进入的抑制作用将会显著弱化。文章结论将为在不确定性环境下实现中国制造业“稳外资”目标提供重要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

    2023年02期 No.348 34-49+134-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K]
    [下载次数:29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海外子公司地理布局、地区知识产权保护与企业创新

    蒋纳;李晓静;

    跨国公司在地理上配置其海外子公司组合的方式将会对价值捕获和价值创造产生较大影响,进而引致不同的绩效结果。文章基于2008~2019年中国上市公司海外子公司数据,从地理关系视角考察了海外子公司地理布局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以及外部知识产权保护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海外子公司的地域多元化程度越高,将显著提升OFDI企业的创新数量与质量,但是海外子公司的地理集中程度越高,将负向抑制OFDI企业的创新绩效;海外子公司地理布局可通过高技术中间品进口和人力资本这两个机制渠道对企业创新产生影响;国内地区知识产权保护的调节效应显著存在,适度的知识产权保护能够增强海外地域多元化的创新提升效应,同时降低地理集中度的创新抑制效应;海外子公司地理布局的有效性与企业内部的技术基础和海外市场的技术丰裕度密切相关,在不同的内外部技术资源情境下,当知识产权保护处于适度区间时,企业的创新绩效将得到进一步优化。文章研究为后发企业如何通过合理的海外投资地理布局来提升创新绩效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经验借鉴。

    2023年02期 No.348 50-65+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K]
    [下载次数:19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 ]

国际资本流动与金融改革

  • 金融衍生产品市场降低全球银行业系统性风险了吗?

    刘志洋;宋雨楠;

    虽然全球将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归因于金融衍生产品的过快发展,但金融危机后全球衍生产品市场仍旧快速发展,且目前没有直接的实证证据验证全球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究竟是否增加了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文章认为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发展本身脱胎于各个国家的基本国情,因此兼具共性与特性,这就要求在此问题的研究中充分考虑各国的异质性问题。文章使用国际清算银行(BIS)全球金融衍生产品统计数据和美国纽约大学Stern商学院波动率实验室发布的全球各国系统重要性银行资本短缺(SRISK)数据,将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直接与各国系统性金融风险关联起来进行实证分析,结论表明:第一,场内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增加了大多数发达国家的系统性风险,但以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等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则存在降低系统性风险的现象,这说明过度的金融深化反而不利于场内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发挥风险管理功能;第二,场外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仅仅在危机期间增加了系统性风险,但在非金融危机期间则降低了系统性风险,这说明在金融体系正常运转时期,场外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具有风险管理的功能;第三,在不同的风险状态下,场内金融衍生产品在低风险状态下存在增加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趋势,而在高风险状态下利率和汇率类衍生工具则存在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作用,场外衍生产品在高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分位点能够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这说明高风险状态下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存在风险管理功能。

    2023年02期 No.348 66-77+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3K]
    [下载次数:10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国际资本流动、国内信贷与房地产价格:基于中国宏微观层面的实证分析

    杨雨晴;施建淮;

    文章将国际资本流动引入国内的信贷和房地产价格周期的分析框架,对国际资本流动、房地产价格与信贷投放三者间的作用路径进行了机制分析以及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实证检验。宏观层面,基于TVP-VAR模型的研究发现,房地产价格与银行信贷之间具有自我强化周期,国际资本流动会放大和强化信贷投放与房地产价格的相互影响,国际资本流动与国内信贷和房地产价格周期存在正反馈效应。微观层面,使用中国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基于固定效应模型的实证分析表明,国际资本流入会对中国上市公司信贷融资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房地产价格在其中起重要作用,公司是否持有投资性房地产会显著影响国际资本流动与银行向公司的信贷投放之间的作用关系,有投资性房地产的企业所获信贷对资本流动变化反应更大。

    2023年02期 No.348 78-90+135-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3K]
    [下载次数:20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 ]
  • 经济制裁对目标国汇率变动的影响:基于30个经济体的实证研究

    高源;陶士贵;

    俄乌冲突以来,美欧对俄罗斯采取了一系列经济制裁,卢布汇率波幅巨大。文章创新性地在国内首次将经济制裁纳入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中,通过构建泰勒规则汇率模型,采用2000~2018年国际经济制裁和30个国家汇率变动匹配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经济制裁显著加剧了目标国汇率波动,但对汇率水平变动影响并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多边制裁、贸易制裁、联合国和欧盟发起的经济制裁会给目标国汇率波动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经济制裁对发展中国家与新兴市场国家、人均收入水平较低、经济全球化程度较低国家的汇率波动产生更大的不利冲击。

    2023年02期 No.348 91-104+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K]
    [下载次数:13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双循环”与中国经济发展

  • 私营企业缘何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来自出口市场的证据

    彭飞;王玲;吴华清;

    在新冠疫情持续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双重背景下,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简称“国企混改”)对稳定和发展出口市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与既有研究普遍关注“国企混改”对国有企业的影响不同,文章为了廓清私营企业缘何参与“国企混改”,基于2020年两万余家中国私营企业调查数据,首次考察了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简称“混改参与”)对私营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混改参与”显著扩大了企业出口规模,提升了企业出口倾向,对生产率较低、政治地位评价较低和非高新技术的企业,出口效应尤为显著。机制证据表明,“混改参与”使私营企业建立了与国有企业的政治关联,纾解了融资困境,增加了政府补贴,扩大了投资能力,进而促进了出口市场发展。文章结论不仅拓展了“国企混改”的经济效应,而且揭示了私营企业“混改参与”的经济动机。

    2023年02期 No.348 105-118+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K]
    [下载次数:10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人口老龄化对主权债务风险的影响研究

    龙腾;王海军;

    人口老龄化会加重政府公共支出负担,并通过多种渠道助推主权债务风险,最终影响经济长期增长。文章使用1990~2019年全球72个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面板数据,研究人口老龄化对主权债务风险的影响机理,并从人口老龄化“两阶段”理论的角度分析两者关系的非线性特征。结果发现:第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会显著提升主权债务风险。当经济体老龄人口占比每提升1%时,主权债务风险将同比上升0.325%;老年抚养比每提升1%,主权债务风险将同比上升0.610%。第二,由于人口老龄化具有“两阶段”特征,人口老龄化通过政府赤字对主权债务风险的负面影响在短期内并不明显。当人口老龄化由初期过渡到中后期以后,人口老龄化同主权债务风险呈现“倒U型”关系。第三,已经摆脱“未富先老”特征的经济体的债务规模对于人口结构的变化更加敏感,更容易通过举债的方式来应对老龄化问题。因此,中国需要根据经济发展阶段的特征,制定合适的政策应对人口老龄化可能带来的影响,对主权债务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

    2023年02期 No.348 119-13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下载次数:1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世界经济研究》2023年度重点选题

    <正>为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实现“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本刊确定2023年度重点选题如下:1.中国对外经济关系新发展及其重大意义2.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研究3.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研究4.实现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研究5.数字贸易与国际经贸投资规则研究6.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研究7.金融风险防范与跨境资本流动监管研究8.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研究9.完善自由贸易试验区(港)研究10.制度型开放与全球经济治理制度创新研究欢迎各位作者围绕以上选题积极来稿!

    2023年02期 No.348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K]
    [下载次数:9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世界经济研究》“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理论研讨会征文

    <正>为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本刊将以中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为主题进行征文,具体选题如下:1.二十大以来中国对外经济关系新发展及其重大意义2.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研究3.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研究4.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研究5.建设贸易强国研究6.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研究7.优化区域开放布局研究8.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研究9.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研究10.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研究欢迎各位作者围绕以上选题积极来稿,截稿期为2023年4月15日。

    2023年02期 No.348 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0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