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研究


国际金融

  • 资本账户开放对货币市场稳定性的影响——基于PSTR模型的全球比较证据

    黄均华;

    资本账户开放深刻改变了经济金融体系运行的内外部环境和机制。一国货币市场利率既受到该国通货膨胀、产出、失业和货币贬值等内部因素的冲击,又受到美国货币市场利率、美元汇率、美国金融稳定和金融市场波动等外部因素的冲击。货币市场利率在受到各种内外部冲击后的反应程度(弹性)能够反映货币市场的稳定性。基于56个国家(地区)从1996年1月至2015年9月的面板数据,文章运用面板平滑转换回归(PSTR)模型研究了资本账户开放对货币市场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当资本账户完全封闭时,货币市场非常不稳定;当资本账户基本封闭时,货币市场比较不稳定;在资本账户由基本封闭向初步开放转变时,货币市场很不稳定;随着资本账户由初步开放向基本开放或者完全开放的转变,货币市场的稳定性不断提高。

    2017年02期 No.276 3-11+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2K]
    [下载次数:10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0 ]
  • 利率市场化与中国货币政策调控方式转变

    韩雍;刘生福;

    文章探讨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推进过程对于货币政策调控方式由数量型向价格型转变的影响。基于一般均衡模型的理论分析发现,利率市场化水平越高,货币需求的波动性越大,利率传导渠道的障碍越少,从而货币当局选择价格型调控方式的条件也就越成熟。采用季度宏观经济数据,构建四变量SVAR模型,通过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考察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中,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调控方式对于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相对作用。实证结果表明:数量型调控方式在我国货币政策调控体系中仍然处于主导地位;价格型调控相对数量型调控具有时滞短与力度温和等优点;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价格型调控方式的优势将表现得更加突出。

    2017年02期 No.276 12-24+37+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K]
    [下载次数:2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6 ] |[阅读次数:0 ]

国际贸易

  • 多产品出口对企业生存影响的微观数据分析

    戚建梅;洪俊杰;仪珊珊;

    如何提高企业的生存能力是企业管理者关注的问题,多产品出口企业的出口产品种类数与出口核心产品集中度会影响企业的生存。文章首先构建了多产品出口产品种类数与核心产品集中度对企业生存影响的理论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匹配后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结果显示,多产品出口可以促进企业生存,但是多产品出口的产品种类数却不是多多益善。在产品种类数低于某个临界值时,多产品出口可以促进企业生存;产品种类数高于这个临界值时,增加产品种类反而会加大企业的生存风险。在既定产品种类的前提下,出口核心产品集中度会增大企业的生存风险,企业应适当地分散出口产品,尤其是大规模企业、外资企业、技术密集型企业与竞争相对不激烈行业中的企业。

    2017年02期 No.276 25-37+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9K]
    [下载次数:9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贸易开放对中国碳排放影响的门槛效应分析

    占华;

    理论机制分析认为,贸易开放会通过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及环境管制强度等渠道对我国的环境污染产生影响。鉴于此,文章基于全国30个地区1997~201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构建面板数据门槛回归模型,对贸易开放影响我国人均碳排放的门槛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我国贸易开放显著存在人均收入、人力资本及环境管制强度的门槛效应。具体影响机制为:高水平的人均收入有利于发挥贸易的碳排放抑制效应;人力资本越高,贸易开放促进碳排放减少的效果也越为明显,故各地应稳步推进人力资本积累;适度的环境管制强度有利于贸易的污染减排效应,管制过低或过高都将使得贸易增加碳排放。

    2017年02期 No.276 38-49+135-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22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0 ] |[阅读次数:0 ]

国际投资

  • 制度环境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基于扩展边际的分析视角

    陈培如;冼国明;马骆茹;

    文章基于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对外直接投资二元边际概念,并对ALP(2015)二元边际分解模型进行改进,据此测算中国各省域对外直接投资的扩展边际。在此基础上,运用空间杜宾面板模型从扩展边际的角度实证检验母国制度环境对中国OFDI的影响,同时基于资本的跨区、跨国流动替代性机制分析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区域制度效应的差异性。研究发现:第一,中国省域对外直接投资的扩展边际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第二,政府的财政扶持和金融支持能促进中国OFDI的扩展边际,而母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不健全、法制建设不完善均会导致资本的外逃。中国对外投资的扩展边际同时存在"制度激励"和"制度逃逸"现象。第三,东部、中部和西部制度质量初始禀赋的不同使得部分地区资本的跨区流动对跨国流动形成完全或部分替代,三大区域OFDI的扩展边际因而呈现差异化的制度效应。东部具有更强的制度逃逸特征,中部的制度激励特征则更为明显,但西部这两种特征均未出现。

    2017年02期 No.276 50-61+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29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3 ] |[阅读次数:0 ]
  • 所有制改革与OFDI:中国的证据

    李洪亚;董建功;

    所有制改革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提供了制度保证,是经济转型过程中促进中国OFDI扩张的一种机制。文章采用2003~2014年187个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国(地区)的跨国数据,实证研究了所有制改革及其引起的对外直接投资主体多元化对中国OFDI的影响效应。在控制了市场寻求、资源寻求与技术寻求动机以及东道国市场风险和人民币汇率等影响因素后,实证结果表明:所有制改革对OFDI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对外直接投资主体多元化方面,有限责任公司投资主体占比的增加对OFDI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国有企业与集体企业投资主体占比的增加对OFDI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合作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私营企业投资主体占比的增加对OFDI的影响效应不显著或具有负向影响;进一步考虑东道国异质性的研究发现,金融危机前所有制改革与对外直接投资主体多元化对中国OFDI的影响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国家之间是有差异的,而金融危机后对中国OFDI的影响差异不明显。

    2017年02期 No.276 62-77+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K]
    [下载次数:8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国际直接投资与进出口对技术效率的影响——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薛安伟;

    中国经济发展依赖于对外开放后贸易和投资的快速增长。文章基于中国的省际面板数据,首先采用DEA方法测算了技术效率及其分解变量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进而研究了国际直接投资和进出口对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OFDI和进口对技术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FDI和出口对技术效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分地区看,国际直接投资和进出口对东部地区的效率影响大于中西部地区,并且贸易的影响大于投资。最后,文章提出了利用国际直接投资和进出口提高各地区技术效率的政策建议。

    2017年02期 No.276 78-87+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14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0 ]

全球化

  •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中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及比较

    徐永慧;李月;

    文章探讨了全要素生产率在经济体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过程中的作用,实证研究了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下经济体实现TFP增长的路径差异。首先,借助面板有序Logit模型,证实了在经济体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过程中TFP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其次,构建技术边界收敛模型,进一步探讨了处于不同收入阶段的经济体提升TFP的路径选择。实证研究发现:在低收入、中等收入发展阶段,经济体主要通过效率提升带来的赶超效应和技术进步效应提升TFP,而高收入经济体主要通过自主创新实现TFP增长;技术进步效应的差异将对中等收入经济体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进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发挥关键作用;中等收入阶段是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路径的转型阶段,亟需实现由外界驱动向自主创新驱动的转型,方能保证经济体真正进入高收入发展阶段。

    2017年02期 No.276 88-98+136-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K]
    [下载次数:13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我国服务业及其细分行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研究——基于“地位-参与度-显性比较优势”视角

    乔小勇;王耕;郑晨曦;

    文章基于全球价值链中的增加值贸易,借鉴Koopman等提出的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全球价值链参与度指数以及基于国内增加值测算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从"地位-参与度-显性比较优势"视角,运用WTO和OECD联合发布的Ti VA统计数据,对比分析我国服务业及其细分行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发展现状、趋势及特征。研究发现,中国服务业出口的国内增加值主要由直接进口国消费的最终产品或服务增加值以及出口到第三方国家的中间产品增加值构成;美国、日本的服务业在全球价值链上参与程度较高,但中国服务业在全球价值链中总体上还处于中下游位置,并且在信息技术、科学研究与发展等细分行业的地位指数与参与度指数呈反向变化;中国具有显性比较优势的服务业细分行业主要集中于传统服务业层面;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参与度指数与服务业贸易规模并没有明显的正向线性相关关系。

    2017年02期 No.276 99-113+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8K]
    [下载次数:46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9 ] |[阅读次数:0 ]
  • 结构调整偏向性、比较优势变迁与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李强;

    文章通过构建CES生产函数从理论角度分析了我国结构调整偏向对比较优势变迁及其共同作用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利用我国1982~2014年的时间序列和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结构调整持续朝偏向于技术方向发展,存在结构调整技术资本偏向。同时,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应分解结果显示,结构调整偏向和比较优势存在影响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交互效应,综合效应更多反映纯结构调整偏向效应,而且不同地区呈现分化趋势,这说明结构调整方向与比较优势变迁相匹配才能有效提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

    2017年02期 No.276 114-125+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下载次数:1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全球价值链嵌入、技术进步与污染排放——基于中国分行业数据的实证研究

    杨飞;孙文远;张松林;

    全球价值链嵌入(GVC)能够促进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但也造成污染转移,使发展中国家成为隐含能源净出口国。文章利用中国1995~2009年行业数据、GVC参与指数和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实证研究了全球价值链嵌入和技术进步作用对行业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全球价值链嵌入对污染排放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当全球价值链嵌入小于门槛值时,技术进步会增加污染排放,当全球价值链嵌入超过门槛值时,技术进步会降低污染排放,其中,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嵌入的门槛值显著高于服务业。

    2017年02期 No.276 126-134+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7K]
    [下载次数:24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5 ] |[阅读次数:0 ]

  • 主编寄语

    张幼文;

    <正>新的一年又到来了,在此《世界经济研究》全体同仁谨向广大作者与读者致以诚挚的问候!伴随改革开放,我国的世界经济研究见证了中国融入世界经济、实现和平发展的历史进程。从了解发达国家的市场体制,到学习各国的成功经验:从跟随"入世"的谈判进程,到应对全球化的严峻挑战:从抵御一次次外部危机的冲击,到报告中国国际地位的持续提升。

    2017年02期 No.276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4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