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中根;洪涛;叶胥;
理论研究表明,国家之间资本和产品流动的渠道越通畅、风险共享程度越高,国内消费增长状况与货币币值波动状况的联系就越紧密。本文利用2001年第1季度至2010年第4季度中国、美国、日本的数据对此命题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在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前后,中美、中日消费支出增长率之差与汇率变化率的关系发生了显著的转变,汇改前表现为不相关甚至负相关,汇改后表现为正相关;而美日情形则有所不同,消费支出增长率与汇率变化率关系一直表现为正相关。这为中国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
2014年01期 No.239 16-21+40+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6K] [下载次数:6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陈建奇;
发达经济体复苏增长疲软是构成全球经济减速的重要原因,评估发达经济体财政政策空间有助于客观认识发达经济体乃至全球经济的发展态势,并为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提供重要依据。本文通过构建理论分析框架及实证分析表明,当前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财政赤字已经偏离稳态水平,财政政策空间显著缩窄,由此倒逼央行推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通过债务货币化拓展财政政策空间,但即使考虑金融危机期间超常规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当前美欧日财政政策仍然难以实现财政债务负担率的稳定,预示财政政策空间的缩窄。因此,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可能推高系统性风险,对此,世界各国必须加强国际协调,降低发达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负面溢出效应。
2014年01期 No.239 22-28+8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3K] [下载次数:4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杨学坤;
在WTO成员中,欧盟反倾销法的"公共利益"条款规定比较全面,欧盟对华光伏产品的反倾销调查也充分考量了"公共利益",旨在平衡各成员国的产业利益。本文从法经济学的视角,分别从反倾销使倾销的负外部性内部化以及卡尔多-希克斯改进下的欧盟公共利益的角度,分析征收反倾销税后关税的有效保护率,同时建立了一个反倾销贸易保护的标准博弈模型来分析欧盟对华光伏产品征收反倾销税对其公共利益的影响。我国在反倾销博弈中应充分利用欧盟的"公共利益"条款,积极参与多哈回合反倾销谈判,同时提升光伏产业自身竞争力。
2014年01期 No.239 29-3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4K] [下载次数:13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邓军;
在全球化生产背景下,国际贸易的主要构成不再是最终产品而是中间产品,传统的贸易统计方式无法反映各国在各个环节中的真实贡献与实际收益。本文基于OECD增加值贸易数据来分析中国对外贸易的特征,研究发现:首先,无论是进出口额还是双边贸易差额,按增加值衡量要远远小于按总贸易额衡量的情况,这表明传统贸易统计会产生贸易额远大于实际贸易利得的"统计假象"。其次,中国出口额中隐含了外国增加值,这些增加值构成了被"重复计算"的贸易额。从空间分布来看,这些外国增加值来源地主要集中于日本、韩国、美国和德国。再次,各行业出口额中的国内增加值比例呈现出持续上升趋势,国外增加值比例持续下降,这说明中国出口结构正在不断改善,即从国外增加值高的加工贸易转向国内增加值高的一般贸易。最后,制造业出口额中包含了很大比例的服务增加值,并且各制造业出口额中的服务增加值比例不断上升,这表明中国制造业的出口越来越依赖于服务业的投入和发展。
2014年01期 No.239 35-40+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0K] [下载次数:12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1 ] |[阅读次数:0 ] - 尹翔硕;
一国的对外贸易不平衡可分为短期和长期两种。长期不平衡的基础是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从贸易顺差国来看,主要有石油输出国和制成品出口国。石油输出国的顺差是由石油价格的暴涨导致的,但是制成品出口国的长期顺差却是因为制成品的可贸易性远高于服务品引起的。由于制成品出口国在制造业方面有比较优势且制造业部门明显大于世界平均水平,因此它会出口制成品,进口服务品。如果两者都完全可贸易,则贸易可以平衡,但是如果服务品不完全可贸易,则不平衡就不可避免。本文主要从理论上对上述问题给出了解释。
2014年01期 No.239 41-4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1K] [下载次数:5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曹标;廖利兵;
服务贸易可以分为生产者服务贸易和消费者服务贸易,二者对各国经济增长有着不同的影响。本文分别采用静态和动态面板模型对它们的影响进行分析发现,生产者服务贸易能提升经济增长率,而消费者服务贸易则对经济增长率有抑制作用,且这一趋势随着国家收入水平的提高愈加明显。因此,我国在进行服务贸易的时候应该优先发展生产者服务贸易。
2014年01期 No.239 46-5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6K] [下载次数:22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5 ] |[阅读次数:0 ] - 陈媛媛;
本文采用2004~2009年省区×行业的数据和联立方程组的方法估计了内销和出口之间的相互影响。结果发现,出口对本地销售存在着正向反馈,同时出口的"本土市场效应"也仍然存在,并且前者的影响始终要小于后者。在采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不变。
2014年01期 No.239 52-5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9K] [下载次数:5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姜建刚;王柳娟;
本文主要分析地区经济制度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的影响。具体从企业组织之间的诱导性制度、市场化改革、"走出去"战略等方面进行分析,并用2003~2010年期间地区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检验结果显示:一个地区商会组织的发展、信贷资金分配市场化和"走出去"战略有助于提高该地区的OFDI;在国际化的初期阶段,加强生产者法律产权保护会降低OFDI。本文研究表明,我国OFDI的发展受到了制度激励与制度潜逃效应的影响。
2014年01期 No.239 59-65+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7K] [下载次数:1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9 ] |[阅读次数:2 ] - 田利辉;刘廷华;随洪光;
外资进入是否有助于我国内资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有关外国直接投资溢出效应的众多研究尚无一致结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差异样本数据的使用以及对企业内部技术溢出效应的忽视。本文使用我国1998~2007年的微观企业数据,从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包括行业内和行业间)两个角度检验了外资溢出效应,并进一步讨论了市场化进程对于外资溢出效应的动态影响。我们在近177万份观测样本中发现,外资参股能够显著提高参股企业的生产效率水平,"己厂效应"为正;外资进入对内资企业的前向关联效应显著为正,但是后向关联并不显著;外资对同行业内资企业的溢出作用是不确定的。进一步考察制度因素发现,在当前的市场化进程下,外国投资的正向溢出作用正在逐渐弱化。
2014年01期 No.239 66-72+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3K] [下载次数:5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冀相豹;
本文利用2003~2011年中国在98个国家的OFDI数据,综合新制度经济学和组织学习理论,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涵盖政治、经济的综合性制度测度指标,考察了政治和经济制度差异对中国OFDI区域分布的影响,检验了OFDI累积优势效应及其对制度差异影响的调节作用。实证研究表明:政治和经济制度差异对发展中国家吸收中国OFDI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经济制度差异对发达国家则不显著;发展中和发达国家均存在显著的OFDI累积优势效应,并对制度差异的影响都有显著反向调节效应,但发展中国家的上述效应均弱于发达国家。此外,本文还发现双边贸易、东道国贸易开放度、距离成本等也是影响中国OFDI区域分布的重要因素。
2014年01期 No.239 73-80+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2K] [下载次数:14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6 ] |[阅读次数: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