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军;
中国的对外金融资产累积有上万亿美元,但却明显呈现出以外汇储备为主的债券类投资占多数份额的偏向结构。企业整体竞争力、出口导向型战略等因素是造成中国对外金融资产呈现偏向结构的重要原因。对外金融资产偏向结构不仅使中国对外投资的总体收益差强人意,对所投资的国家经济乃至全球经济的控制力也相对薄弱,致使中国对外投资的许多重要作用难以发挥。逐步扩大直接投资比重、降低非直接投资特别是外汇储备的比重应该成为今后中国对外金融资产结构调整的基本趋势。
2010年01期 No.191 16-20+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6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赵奉军;高波;
第三波全球化深刻地影响了全球收入分配的格局。在各个国家内部,收入的不平等程度在加深。发达国家收入不平等导致了宏观经济的金融化和消费者的债务积累。在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的新兴工业化国家中,不平等程度的加大压制了国内需求。为了应对金融全球化带来的风险,这些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的发展中国家或主动或被动地积累了庞大的外汇储备,从而间接地为发达国家的消费者提供债务融资。这种局面本质上就是一种无法持续的全球化。伴随着美国等发达国家房地产泡沫的破灭,美国次贷危机传导到全世界,演变成全球金融危机。
2010年01期 No.191 21-2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K] [下载次数:1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张兰;
本文从国际货币契约视角探讨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发展。文章认为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最根本属性在于无约束的纯信用本位货币特质,当前全球经济失衡问题正是在这种信用货币本位下的储备国道德风险作用的集中表现。本文对关于国际货币地位形成的"抵押资产契约"说进行评析,并认为未来国际货币体系将通过货币竞争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来克服无约束的信用本位的弊端。
2010年01期 No.191 27-32+8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8K] [下载次数:6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黄静;
本文通过DEA方法以中东欧转轨国家为样本,研究了转轨国家外资银行进入与内资银行的发展。相对技术水平、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及其分解结果显示,内资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来源于部门自身最大潜在生产能力的增长,而不是对行业前沿技术的追赶;结合各国改革进程进一步研究证实,外资银行带来的技术外溢效果有限,甚至抑制了内资银行的发展。因此,转轨国家银行业更应依靠本国的经济发展与金融深化提高效率,而不应寄希望于外资银行的溢出效果。
2010年01期 No.191 33-3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次数:7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9 ] |[阅读次数:0 ]
- 张斌;吉婕;
贸易调整援助是美国贸易法授予行政当局的六项贸易救济措施之一,其目的旨在为促进进口竞争产业生产要素的有效流动、合理配置和充分就业提供支持,以缓和此类要素的贸易保护主义压力。因此,这是一项立足国内自身调整而非对进口产品实施限制的亲贸易政策。该制度自1960年代正式建立至今,尽管存在争议,但整体呈不断完善和扩张态势,美国官方和学界对之始终予以高度关注。本文认为,尽管该制度是发达国家应对进口冲击的国内调整措施,但其实践与经验对作为出口大国的中国在外部需求波动敏感产业的调整中同样值得借鉴。
2010年01期 No.191 38-4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K] [下载次数:6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苏振东;刘芳;
本文选取1997.3~2009.6中国反倾销案例涉案产品以及国内相关进口竞争性产业数据,通过面板数据模型,定量评估中国反倾销措施的经济救济效果。结果表明:虽然存在"贸易转移效应",但是中国反倾销措施仍然有效地抑制了对国外倾销产品的进口,即贸易救济效果显著;而强硬的反倾销措施为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即反倾销措施对国内进口竞争性产业具有显著的救济效果。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中国实施对外反倾销措施的路径选择与政策建议。
2010年01期 No.191 45-50+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13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9 ] |[阅读次数:0 ] - 徐慧;
经济与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贸易的往来中隐含着环境成本在国际间的转移。新一轮国际分工中,中国进出口贸易不平衡,更多地扮演了生产者的角色,这是否意味着中国要对世界环境污染承担更大的责任,本文运用投入产出法计算中国42个部门生产的完全产污系数和进出口贸易中包含的污染物排放量,基于同一技术水平检验中国进出口贸易的环境成本转移情况。
2010年01期 No.191 51-5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7K] [下载次数:23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9 ] |[阅读次数:0 ] - 施炳展;
在同一产品内部,出口产品价格高的国家处于国际分工高端;反之,处于低端。基于此,本文从中国出口产品价格与世界价格比较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国际分工地位。结论认为:中国出口产品绝大多数处于低端位置;随着产品技术含量增加,中国分工地位逐渐恶化;加入WTO促进出口增加的同时降低了中国分工地位,中国出口存在一定程度的"悲惨增长";相对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而言,中国国际分工地位偏低,两者不匹配。
2010年01期 No.191 56-62+8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4K] [下载次数:33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9 ] |[阅读次数:0 ]
- 李元旭;王宇露;
文章通过阐明网络位置对网络成员决策和资源获取的影响,提出了"位置嵌入"概念,由此把社会嵌入的"关系-结构"构成理论发展为"关系-位置-结构"构成理论。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海外子公司的东道国网络结构对网络学习效果的影响,以123家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为样本,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海外子公司东道国网络的关系嵌入强度对网络学习效果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网络中心度对网络学习效果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群体中心度对网络学习效果有显著的负向影响;(4)网络密度对网络学习效果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2010年01期 No.191 63-67+75+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9K] [下载次数:9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武娜;王群勇;
本文利用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投资考察了区域贸易协定(RTA)对FDI影响的第三国效应。利用空间面板数据的研究结果发现,美国在亚太地区的FDI具有明显的混合型特征;RTA具有非常显著的投资效应和第三国效应,一国加入RTA提高了本国吸引FDI的能力,却对其他国家的FDI构成了明显的挤出效应;稳健性分析表明,结论对于空间权数和解释变量的选择都是稳健的;根据测算,由于周边自由贸易区的签订,中国被挤出的FDI为17.5%。论文最后对我国的RTA政策提出了相关建议。
2010年01期 No.191 68-75+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5K] [下载次数:10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陈景华;
服务业跨国转移掀起了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浪潮,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和外包成为跨国转移的主要方式。本文运用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对服务业跨国转移对承接国所产生的效应进行研究。理论上,通过对修正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逐步分解,得出承接服务业跨国转移能够为承接国带来技术效应、优化效应、资本效应和就业效应等。实证上,通过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证明通过承接服务业的跨国转移,能够对承接国的发展带来正面的经济效应。
2010年01期 No.191 76-8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K] [下载次数:9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5 ] |[阅读次数:0 ] - 吴永求;
文章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对内资企业研发支出影响的作用机理,理论分析表明,当外资企业采用FDI模式的成本较低时,外商直接投资会导致国内企业的研发支出水平下降;当FDI成本较高时,FDI是促进还是抑制本土企业的研发支出由经济系统其他参数决定。在理论分析基础上,文章采用中国1998~2006年工业部门的37个行业面板数据来验证FDI在我国对内资企业研发行为的影响,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过去的几年中FDI促进了我国内资企业对研发投入的增加。
2010年01期 No.191 82-8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下载次数:9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