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殷凤;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领域开放度逐步提高,服务业吸引外资也有了较大的发展。随着我国加入WTO后对具体承诺的实施,服务业将成为我国对外资开放程度最大的投资领域。本文从全球外国直接投资行业结构演变的特点出发,深入分析我国服务业利用外资的现状、问题与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我国服务业引资水平的相关对策。
2006年01期 4-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3K] [下载次数:38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5 ] |[阅读次数:0 ] - 张斌;
多边贸易体制有关“非市场经济”的制度安排是历史的产物,它既不只针对某一特定国家,也不仅局限于某一特定措施,而是在计划经济和转型经济国家参与多边贸易体制过程中形成的一整套制度,因而也是计划经济和转型经济国家与多边贸易体制政治经济关系的核心。目前国内外对此的研究以反倾销中的“非市场经济”待遇问题为主,缺乏从历史和整体的角度对一整套机制及其动态演进的内在逻辑进行本质和深层次的剖析。本文认为:多边贸易体制“非市场经济”制度安排是包含“弱规则”和“超规则”两类体制外条款的多边框架下的双边安排,其形成和演进的内在逻辑是市场经济和“非市场经济”两类国家的政治经济双重博弈。
2006年01期 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2K] [下载次数:2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孙玉红;
FTA(自由贸易区的简称)建立后,贸易利益如何在成员国间分配取决于各成员国的双重比较优势。在竞争型的南南FTA中,具有极端比较优势的国家利益将受损,而对具有中等比较优势国家将获益。从中国的对外贸易格局来看,其总的趋势是与东盟出现越来越大的贸易逆差。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在高新技术产品领域,东盟竟连续两年成为中国的头号进口国以及头号贸易逆差国。 CAFTA(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简称)的启动,对中国来说将主要带来贸易转移,将进一步导致优势产业在东盟的集聚,强化中国在高新技术领域与东盟的贸易逆差,从而使中国在国际生产链条的末端长期驻足,并导致利益损失。政府必须对此密切关注并采取相应的政策和战略。
2006年01期 17-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6K] [下载次数:3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张学超;宣国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水产品产业的生产和出口都得到了快速发展,显现了较强的比较优势,但贸易利益和竞争优势并不特别明显。本文从竞争优势理论的角度,探讨了中国水产品产业从比较优势转向竞争优势的可能路径。
2006年01期 2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8K] [下载次数:7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邱立成;王自锋;
理论上,区域成员的汇率波动影响着相互贸易以及区域内各成员间的贸易依赖度, 进而制约着区域贸易一体化的进展。本文试图建立一个区域贸易理论模型,并对于东南亚区域贸易 (区内贸易和各成员贸易依赖度)的汇率波动效应进行实证分析。该理论模型表明,在不存在价格粘性的情况下,汇率贬值促进区内贸易,而汇率波动性的影响取决于风险厌恶系数,以及风险组合的潜在收益。实证结果显示,汇率的变动效应不显著,扩大东南亚汇率的浮动自由度能够引致显著的区内贸易增加效应,但对于该区域贸易一体化发展影响不大。
2006年01期 29-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4K] [下载次数:7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吕玲丽;
本文运用出口相似性指数,分别从产品和市场两方面测算中国与东盟国家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关系。结果表明,中国与泰国、菲律宾、越南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比较激烈;中国与印尼、马来西亚的产品相似度较弱。中国与泰国、越南的产品相似性指数上升较快,趋于收敛;中国与东盟肉类产品的市场相似性较低,双方水产品、蔬菜的市场相似性较高,部分蔬菜品种的竞争日渐加剧。因此,应不断加强双方之间农产品的专业化分工,避免相互恶性竞争。
2006年01期 3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K] [下载次数:10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9 ] |[阅读次数:0 ] - 黄菁;杨三根;
本文从中国加工贸易结构升级的现状出发,在综合国内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加工贸易结构升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本文认为,尽管与加工贸易结构之间确实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错位现象,国内产业结构仍然是影响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的重要因素;外商直接投资和国内技术水平对中国加工贸易结构升级都有显著的正效应,是促进中国加工贸易结构升级的两个关键变量;对不同要素比率的回归系数进行比较时发现,较之其他要素比率,物质资本与劳动投入之比仍然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说明我国目前的加工贸易结构尚处于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的转变时期,因此,物质资本的积累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仍然是我国贸易结构,尤其是加工贸易结构提升的关键。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最后提出了促进中国加工贸易结构升级的政策建议。
2006年01期 4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0K] [下载次数:36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8 ] |[阅读次数:0 ] - 王怀民;
Feenstra和Hanson在合约理论与产业组织理论的基础上,借助财产所有权模型分析了中国加工装配活动中的生产控制模式。他们认为,加工装配合约是不完全的,将会带来“敲竹杠”问题,事后收益将通过“纳什谈判解”方法来分享;不同的生产控制模式将影响当事人的努力水平、威胁点支付和专用性投资。他们得出的结论是:为实现收益最大化,中外双方将分别拥有加工投入采购权和加工企业所有权。笔者将该理论推断称为分治假说。本文利用中国的统计数据对中国加工装配活动中的生产控制模式进行了实证研究,给分治假说提供了有力支撑。
2006年01期 48-5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2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纪;
本文借助于计量经济模型,采用1985-2002年相关统计数据,对美国对华直接投资的决定性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美国对华直接投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中国市场容量与增长前景、中国市场对美国的开放程度、中美实际工资差异。通过对模型中各变量的比较和归纳,我们认为美国对华直接投资动机可以综合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与快速增长的国民经济是美国对华投资的原动力;第二,中国经济开放度与美国对华投资密切相关;第三,在当前国际分工格局下,低劳动力成本仍然是我国吸引美国对华投资的重要因素;第四,保持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是吸引美国直接投资的根本保障。
2006年01期 53-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3K] [下载次数:1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0 ] - 文青;
有关的效应分析表明,外资并购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多方面的积极影响,但是也可能导致外资垄断势力的形成。本文从国际竞争和经济安全两个角度,对外资并购反垄断控制问题进行了分析。结论认为,随着加入WTO后国民待遇原则的普遍实施,我国政府在外资并购反垄断控制中将面临“两难选择”的困惑。为此,本文最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
2006年01期 60-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1K] [下载次数:5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毛新雅;王桂新;
文章依据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及模型,运用面板数据方法,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FDI) 对长江三角洲地区(16城市)的资本形成作用及经济增长效应。研究表明,FDI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国内资本具有显著的“挤入”效应,对这一地区的经济增长也有着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但其作用力度小于劳动力、国内投资及技术进步等因素。
2006年01期 65-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4K] [下载次数:1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9 ] |[阅读次数:0 ] - 杨晓猛;
从市场化指标设计角度出发,产业结构的调整可以作为由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代表性指标。通过对产业结构调整指标的设计与评价,来分析不同转型国家之间市场化进程的地区差异情况。本文的研究表明,不同国家的经济绩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生产率及国际竞争力。为此,转型国家产业和贸易发展战略的选择要善于捕获住全球环境下不断涌现的新机遇,寻求制高点,使其与制度的安排——产业结构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在转型的同时实现经济发展,用经济发展来促进经济转型,最大限度地分享经济全球化的好处,缩小地区差距,加速市场化进程的深化。
2006年01期 72-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1K] [下载次数:14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0 ] |[阅读次数:0 ] - 陈凯;
本文利用1968-2002年间的英国投入产出表,将英国服务业中用于中间需求的部分界定为生产服务业,并由此分析了英国生产服务业的发展趋势及现状。分析发现,英国生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和GDP比重不断上升,与人均GDP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生产服务业中为农业、工业服务的部门比重不断下降,而为服务业服务的部门比重不断上升。文章最后分析了英国生产服务业发展变化趋势对我国的几点启示。
2006年01期 79-83+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7K] [下载次数:1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6 ] |[阅读次数:0 ] - 张辉;
西班牙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还是西欧一个十分落后的国家,经过二十多年的经济转型和快速发展,已经成功步入了西方发达国家之列。鞋业不但曾经对西班牙经济腾飞居功至伟,而且目前仍然是一个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传统产业。本文在对西班牙鞋业集群跨越50年时空,分阶段、分层次的分析研究基础上,一方面诠释了产业从地理集中到地方产业集群的外在表现和内在根源;另一方面,也为我国地方产业特别是地方“传统”产业发展,参与全球竞争、沿着全球价值链升级等方面提供众多经验教训。
2006年01期 84-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0K] [下载次数:1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5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