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上海東方商厦有限公司是上海首家建成的滬港合资现代化商業企業,坐落在上海市西南隅的徐家匯商業城。公司总面积26000平方米,共有九個商埸和一家歌舞餐厅。是集购物、娱乐、餐饮于一体的“旅游涉外定点商店”。
1994年01期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2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黄仁伟
<正>90年代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选择至今仍然是一个模糊概念。这是因为目前在这个地区,美国难以确定基本的假想敌和战略威胁。美国的亚太安全主要盟国日本不仅在亚太市场上超越美国而占据主导地位,甚至在北美市场上也对美国经济形成了强大的竞争威胁。同时,美国仍无法确定俄国的未来战略走向,俄国内部政治经济结构的不确定因素太多,使
1994年01期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5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忠菲,江西元
<正>克林顿政府上台以来的中美关系始终处于一种起伏不定状况。在最近召开的西雅图亚太经合会议上,中美两国最高领导人的会晤部分化解了双方的紧张关系,但从根本上讲,两国关系并未得到明显的改善。纵观民主党执政一年来的对华政策,可以说美国政府的基本作法是在中美之间有意识地维持一种
1994年01期 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9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程极明
<正>进入90年代的后世界经济情况一直不太好。根据联合国《1993年世界经济概览报告》的统计,世界经济1990年的增长率为1.6%,1991年为0.2%,1992年为0.6%,估计1993年为1.5%。世界银行估计1993年为1.1%,而且到1994年也不会有大的起色。这样,90年代前5年的形势就不太好。 这是一种“低迷”状态,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这几年都是低速增长,不同步地进入经济危机,而走出谷底时又复苏无力;原苏
1994年01期 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方柏华
<正>最不发达国家(Least Dereloped Countries,以下简称LDC_s),是发展中国家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全球最贫困,生产力水平最低,最落后的国家群。 1991年3月,联合国发展规划委员会的研究报告确定了LDC_s的最新定义和最新标准。LDC_s的最新定义被表述为:LDC_s是指那些长期遭受发展障碍的低收入国家,特别是人力资源开发水平低或有严重结构性缺陷的国家。根据这一标准,发展规划委
1994年01期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4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应世昌
<正>当前,席卷全球的移民浪潮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频繁,规模也越来越大。美国是各国劳动力迁移和流动的主要地区之一,上述现象在美国尤为突出。研究美国移民政策的变化,分析探讨美国移民的规模、
1994年01期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下载次数:8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韩建国
<正>韩国自60年代开始一直至80年代末,通过实施六个五年计划和分阶段的对外经济贸易战略,一直保持了经济和对外贸易的高速增长势头。但自80年代末期开始,到进入90年代以来,韩国的经济贸易形势却发生了与以往不同的种种变化。这主要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1994年01期 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7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尤安山
<正>新加坡是东南亚的一个岛国,传统经济以商业为主,转口贸易和航运业也较发达。50至70年代,李光耀在对前苏联,中国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国营公司体制和欧美、日本的自由市场经济、自由企业制度的发展进行了比较研究以后,确定了新加坡外向型经济的道路。由于政府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措施,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大力引进外资、西方先进的工艺技术和管理经验,从而使本国经济获得了持续稳定的增长,并在70年代跨入了“新兴工化国家”行列。
1994年01期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华庆
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确立了我国中央银行体制和金融体制进一步改革的框架,对如何加快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课题,比如,为强化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现行金融体制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进行改革,如何实现专业银行商业化,等等。这里发表的几篇文章从不同角度探讨了这些问题,并对上海如何加快金融中心的建设提出了设想。
1994年01期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2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应海列
<正>上海重建全国金融中心,乃至国际金融中心之一,是今后上海金融深化改革的基本目标。我想谈两点有关这方面的不成熟的看法。 第一点看法是,上海在重建金融中心时,要尽早筹划建立一个区域性的、进而向全国性发展的资金清算中心,这是国内或国际任何一个金融中心的必须具备的功能之一。一般而言,一国货币的清算中心
1994年01期 3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锦彪,肖瑞林
<正>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银行充当着国家财政的补充,成为吸收闲散资金、调剂余缺的工具,国家专业银行经营机制主要发挥的是出纳功能。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在本世纪末形成市场经济体制,在这场市场取向的改革运动中,国家专业银行的传统经营机制面临重大挑战,而作为我国银行体系主体的国家专业银行能否顺利转换经营机制,又是我国银行业能否顺利与国际接轨和孕育国际金融中心之一的关键。必要性与艰巨性已成为银行界乃至国人的共识。问题在于,机制转换的出路何在?
1994年01期 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嵩坡
<正>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从今年起大约用三年到五年时间要进行五大体制改革,即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投资体制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外贸体制改革。在金融体制改革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将现有的国有专业银行转换成国有商业银行,这是一个划时代的历史转变。十四年来金融改革虽然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如从单一的人民银行到80年代改变为农、工、建、中四大专业银行,这是一
1994年01期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吴康年
<正>根据近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现有的国家专业银行改组为真正的商业银行”的要求,各家专业银行在向国有商业银行转轨的过程中,应考虑到我国的国情。
1994年01期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唐云鸿
<正>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当前我们国家决定培育市场体系的重点是,发展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技术市场和信息市场等。现仅就发展金融市场并使之成为全国性的大市场,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1994年01期 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谢康
<正>如果把1865年德国拜尔化学公司在纽约州开设的苯胺工厂视为世界上第一家跨国公司,那么,跨国公司至今为止已有120多年的历史。二次大战前,跨国公司发展缓慢,其经济实力也十分有限,对国民经济乃至对世界的影响微不足道。战后,科学技术的重大进步和世界经济环境的改善,为跨国公司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和广阔的拓展空间,跨国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地急剧增长。本世纪后半期,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迅速发展已成为全球最重要的经济现象之一。到1990年底,跨国公司母公司在全世界已有3.5万家,子公司超过20万家;跨国公司的投资总额已达16000亿美元,约占当年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95%,同时世界贸易额的25%也由跨国公司经营。
1994年01期 38-4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5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金芳
<正>对于企业究竟为什么宁愿远离自身熟悉的本土而去承担到海外投资建厂的诸多风险及额外成本这一问题,经济学家所进行的理论探索已持续了数十年,迄今仍未有一致的定论,可投资者或企业经营者所关心的问题却直接而简单得多。他们认为只要在任何一个非本国的投资地同样具有适合企业生存的环境、有保持企业发展所需的市场机会,并且这样的机会足以能弥补企业在本国的、或者能比在本国获取更多的利益,那么对外投资就有必要。
1994年01期 41-4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5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陶士贵
<正>一、议题的产生 在1991年2月GATT代表理事会和5月的例会上,关于与贸易有关的环境保护问题引起了与会代表的激烈争论。争论的焦点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讨论环境保护纳入GATT议题的资格问题;二是讨论GATT现有条款能否解决环保问题。通过辩论,代表理事会于9月份通过了一项与环境保护有密切关系的决议,即《关于国内禁止货物和其他有害物质
1994年01期 44-4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2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贺晓琴
<正>中国和澳大利亚同属亚太地区,发展双边经贸关系是两国政府的共同愿望,也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中澳两国经贸合作的发展对亚太地区经济的繁荣与稳定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将对中澳两国经贸关系迅速发展的现状、原因、问题及前景作一论述。
1994年01期 47-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4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杨浩,戴月明
<正>一、东亚经济的发展与合作 如果将过去30年间的世界经济按地区进行比较的话,那么东亚无疑是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包括日本、韩国、朝鲜、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在内的东亚地区,面积占世界陆地面积的7.8%,人口占世界的
1994年01期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望
<正>香港的工业,主要是指其制造加工业。香港制造业的发展条件先天不好,一无资源,二无广阔的内需市场,三是场地紧张。但是香港的制造业在世界上却有很强的竞争力,如电子、制衣、钟表、塑料、玩具等制品的出口量和值名列世界前茅。制造业的成功使香港成为远东重要的制造业中心,并带动了其他行业的发展,为香港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并晋升为国际著名的经济大都市立下了汗马功劳。制造业的竞争力来自多方面的因素,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靠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就必须依靠科技进步的力量。以科学技术提高生产力,这是一条普遍规律。香港的本地科学技术研究基础比较薄弱,而在引进和实际应用外国科技方面却有很大的优势,也有很好的表现。同其他新兴的工业国家和地区比较起来,香港的工业化道路可以说是独具一格。
1994年01期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炜岑
<正>上海社科院世经所和德国艾伯特基金会上海办公室联合召开的“21世纪沪港澳经济合作关系”国际研讨会于1993年11月22-23日在上海举行。上海社科院院长张仲礼、香港立法局议员、香港基金主席黄宏发、上海人民银行前行长龚浩成、香港上海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昌谋、德国艾伯特基金会上海办公室主任傅格桑、香港大陆问题研究专家陈文鸿、德国亚洲问题研究专家罗文、澳门大学谢汉光、上海社科院世经所所长姚廷纲、上海社科院港澳研究中心主任杨小佛、上海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潘名山、上海金融学会副会长洪葭管、上海国际贸易学会副会长郭忠言、上海财经大学世界经济系主任朱钟棣、香港贸发局上海办事处首席代表梁文英以及其他中外专家、学者、嘉宾、领导、新闻界人士约50多人出席了会议。
1994年01期 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洁勉
<正>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王曰庠、黄仁伟、王寅通和周忠菲四位学者在四川人民出版社的支持下,于1993年3月及时地向关心中美关系的广大读者奉献了《中美关系向何处去——克林顿对华政策趋势》一书,(以下简称《中美关系》)。它篇幅不长,但内容集中,主要探讨了1989年春夏政治风波之后的中美关系及其今后的走向。
1994年01期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4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1994年01期 58-6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7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