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开祥
<正> 对外开放作为发展国民经济的重大战略决策,其意义不只限于搞一些对外贸易,以互通有无、调剂补缺,也不单是打开一个小小的窗口,引进我国缺少的资金和技术.对外开放,应该理解为积极参加国际分工,利用国际资源(包括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物质资源等),开拓国际市场,使我国国民经济运行从内向的自我循环的封闭系统转变为面向世界的开放式的循环系统,在世界经济的竞争中发展壮大.要搞好对外开放,必须对我们当前而临的国际环境进行缜密的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对策,以便因势利导,力争主动.
1985年05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6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湛林
<正> 西太平洋沿岸的发展中国家地区,有南朝鲜、东盟六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印尼、文莱)、香港和我国台湾省.六十年代、七十年代,这些国家地区利用外援使经济高速发展,其速度除日本以外,可说是世界上最快的.它们的经济增长率是:南朝鲜8.4%,新加坡9%、泰国7.4%,马来西亚8%、菲律宾8%,印尼5.5%、香港9.4%、台湾省9.2%.而同一时期,其他国家地区的经济增长率是:美国3.5%,欧洲4.5%,拉美6%.只是到了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这些国家地区的经济增长率才放慢了.据统计,南朝鲜
1985年05期 7-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8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宋绍英
<正> 日本的"科技立国"战略,是在新技术革命形势下,进入八十年代初提出和推行的.一九八○年三月,在通产大臣的咨询机关产业结构审议会发表的《八十年代通商产业政策的应有状况》的咨询报告中,明确提出了"通向技术立国之路"、"创造性的技术立国"的战略思想.一九八一年一月,前首相铃木善幸在其发表的施政演说中,把科学技术的振兴看作是"我国打开今后面临的许多制约的关键","科学技术的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是国民生活提高的基础".由于,"科技立国"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战略的提出并付诸实行,他们把一九八一年称为"科技立国元年",表明要把发展科学技术作为"立国"的长期的、根本的战略任务.
1985年05期 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8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许章林
<正>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至七十年代,其国民总收入一跃而起,居世界第三位,国民总产值、科研投资和科技人员数均占到世界10%.日本在人口只占世界总数3%,土地面积仅占世界0.3%,而资源又十分贫乏的狭小岛国上创造了欧美经济学家称之为"奇迹"的事实,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和研究.在战后不到四十年的时间内,日本在经济和技术方面达到今天这样发达的地步,是有其原因的.剖析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和技术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日本经济的发展经
1985年05期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史惠康
,陈云达
<正> 一、综合商社的业务结构和经营特征1、综合商社的业务结构综合商社是日本经济的骨干企业,也是独具特色的大型贸易公司.它的规模巨大,经营商品种类繁多,活动领域广阔和职能多种多样著称.综合商社拥有众多的子公司和关系公司,形成了以它自己为中心的企业集团.现在日本的大型综合商社共有九家.它们是:三菱商事、三井物产、伊藤忠商事、丸红、住友商事、日商岩井、东棉、兼松江商、日棉实业.这九家综合商社经营的业务主要为:国内贸易和对外贸易.一般说来,九家商社业务占国内贸易总额的40%强,占对外贸易总额的60%弱.经营的商品多达2.5万种,其中重工业部门
1985年05期 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6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孙晓青
<正> 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以后,联邦德国经济陷入滞涨困境.工业结构被迫进行调整.进入八十年代以来,工业结构的调整明显加快.近十年来,联邦德国之所以坚持进行工业结构调整,是由于它在国内外面临着严重挑战:第一、七十年代以来,联邦德国工业投资利润率下降,影响了固定资本更新,使工业设备趋向老化.与此同时,市场对传统工业产品的需求在减弱.两次石油危机使上述问题愈益严重,从而导致传统工业急剧衰落.第二、在新技术革命中,联邦德国起步较美、日迟缓,在微电子和生物工程关键领域相对落伍.自七十年代以来,联邦德国高级技术产品占世界市场的比重逐年下降,而美、日的比重却持续上升.第
1985年05期 29-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0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罗肇鸿
<正> 苏联传统的经济体制,不管它在历史上曾经起过什么作用,恐怕可以说越来越同当代生产力的发展不相适应了.许多苏联的党政要员和学者都看到了这一点,认为旧体制非彻底改造不可.一些经济学家如阿甘别格扬院士、阿巴尔金博士等人痛定思痛,大有"觉今是而昨非"之感,他们投书报刊,呼吁对苏联的经济机制进行"深刻的改造","激进地改革经济机制".有不少人正在探索全面改革经济机制的理论和途径问题.苏联《消息报》在一篇社论中说:"经济机制的改造要求
1985年05期 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尹协华
<正> 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实际上从赫鲁晓夫时期就开始.勃列日涅夫、柯西金上台后,全面开展改革,至今虽然领导人几经更迭,但改革仍在继续进行.总的来看,苏联经济体制经过这些年的演变,还是有所前进的.如在坚持中央集权管理制的前提下,在宏观经济的管理与计划工作的方法和制度,以及工业交通等部门普遍建立联合公司和利用经济刺激手段等方面,都有明显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企业生产经营的积极性,缓和了旧管理体制和生产力发展之间的某些矛盾.因而在再生产条件不断恶化(如基建投资、劳动力和资源条件日趋
1985年05期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徐基新
<正> 战后银行资本国际化的一个突出方面就是跨国银行的大发展.跨国银行是银行资本国际垄断的一种组织形式,它的活动明显地带有全球性、多样性和广泛性的特征.跨国银行通过它设在世界各地的分行、附属机构、代表处、代理行以及国际联合银行等建立全球性的网状分支结构,从事跨国银行业务;跨国银行从事多样化的经营活动,集批发业务、零星业务和服务三者于一身,它除经营传统的存款以及外汇和货币市场业务外,还普遍开展投资、信托、租赁、保险、海运、金融期货,以及提供咨询、情报和旅游服务等项目,成为名副其实的"全
1985年05期 4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7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曹梅颐
<正> 几十年来美国是世界最强大的债权国,而近年它正由债权国转变为债务国.这个重大的国际金融新动态反映了国际经济的新变化.这种情况是如何产生的,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如何?对它发展应如何认识?引起了世界经济理论工作者的关注.本文拟就这个问题作一些简要的介绍和分析.
1985年05期 4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3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招顺
<正> 一现代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什么?斯大林认为,是为了攫取"比较正常地实现扩大再生产所必需的最大限度的利润".有人提出,应该用垄断利润这个概念来取代最大限度利润的概念.我们非常赞成这种"取代",因为"最大限度的利润"这个概念的含义不太清楚.首先,如果"最大限度的利润"这个概念指的是尽可能多的利润,那么这并不是现代资本主义独有的特点,而只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各个发展阶段一般所固有的特点.当资本主义生产
1985年05期 53-56+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3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唐少云
<正> 自从以撒切尔夫人为首的英国保守党政府上台、里根入主白宫以来,尤其自1980年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爆发了三十年代大危机以后最严重、持久的经济危机后,西方各国政府的经济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原因是1973-1975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后,经济发展速度一蹶不振,政府财政赤字扶摇直上,与此并存着高通货膨胀率和高失业率,凯恩斯主义那一套政策主张无能为力.以供应学派、货币主义为代表,主张减少政府干预、紧缩开支、精简政府机构,由对需求的重视转为加强生产供给,强调自由竞争和市场的自动调节功
1985年05期 57-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宋承先
<正> 本文以下部分的取材行文,是把我国"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在宏观方面的运行机制作为思考对象,探索论证乘数原理论及的乘数效应,在我国目前条件下是否和怎样发生作用?(一)"萨伊法则"与乘数效应乘数效应揭示的在促使国民收入多倍增长方面的累积性良性循环,在社会主义国家也会发生作用吗?人们对此可能作出否定的回答.其论据又很可能是这样:众所周知,凯恩斯发现并由卡恩加以论证的乘数效应,涉及动态过程中的两个环节:首先一个环节是作为突破口
1985年05期 62-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0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赖智勇
<正>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编制了物价指数,以作为国家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参数.苏联、美国物价指数的编制与用途虽有所不同,但都在国家经济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下面谈谈这两个国家物价指数的情况,以供参考.
1985年05期 7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建豪
<正> 联邦德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考斯塔教授在沪讲学期间,还就联邦德国的经济及其发展前景作了报告.考斯塔认为对某一国家经济发展前景作出估计,必须要对该国以往的经济发展情况和当前经济现状作全面的了解.因此他着重从联邦德国经济发展回顾、和经济发展预测等方面作了阐述.
1985年05期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陆福英
<正> 1985年9月3日,应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的邀请,联邦德国著名经济学家考斯塔教授作了关于比较经济学问题的报告,报告主要分两个方面,一是经济体制比较的理论,二是对各种经济体制效果的评价.
1985年05期 79-8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