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研究


特稿

  •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与中国自贸试验区体制机制创新

    赵蓓文;

    制度型开放将从体制机制上提供现阶段中国对外开放的理论依据。新形势下,中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被赋予新的内涵,即:实现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协同发展。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不仅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的具体表现,兼具对内和对外两种属性,是连接“内循环”和“外循环”的重要渠道。因此,文章提出以自贸试验区体制机制建设为重点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总体思路、主要路径与政策措施。

    2025年04期 No.374 3-9+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2K]
    [下载次数:4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国际贸易与中国对外开放

  • 服务型制造与制造业贸易网络地位提升:来自全球60个经济体的经验证据

    张红霞;李家琦;刘馨恬;

    服务型制造是塑造制造业国际竞争新优势的重要方向。文章基于2007—2021年CEPII-BACI产品双边贸易数据,应用前沿有向加权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刻画制造业全球贸易网络的拓扑结构特征,并进一步分析服务型制造对制造业贸易网络地位的提升作用及其机制。研究发现:样本期内,制造业全球贸易网络拓扑特征由以美国单核心结构为主,向美国、中国、德国三核心结构演变;服务型制造能显著提升制造业贸易网络地位,在资本密集型行业、劳动密集型行业、高发展水平经济体、全球经贸联系紧密经济体中作用更为明显;机制分析表明,数字赋能的门槛效应与嵌入全球价值链韧性提升的渠道效应是服务型制造驱动制造业贸易网络地位提升的两个重要机制;拓展性分析发现,服务型制造对制造业全球贸易网络中节点间的竞争和合作关系均有强化作用,并以此推动制造业全球贸易竞合格局重塑。

    2025年04期 No.374 10-24+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8K]
    [下载次数:6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RCEP、区域价值链转移与价值链分工位置攀升:基于多阶段序贯生产模型的研究

    任桐瑜;谢建国;洪小羽;

    文章基于一个多阶段序贯生产的一般均衡模型,探讨了RCEP关税减让对区域内制造业价值链转移和价值链分工位置攀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RCEP关税减让推动了制造业价值链份额由区域外向区域内转移。当价值链目的地为中国时,制造业价值链份额主要由区域外向中国转移,且中国会向区域内其他国家转移一部分低技能密集型制造业价值链;当价值链目的地为区域内其他国家时,制造业价值链份额由区域外同时向中国和区域内其他国家转移。研究结果同时显示,RCEP关税减让不仅促进了中国低技能密集型制造业价值链的分工位置向上游攀升,还促进了中国高技能密集型制造业价值链的分工位置向上游攀升,其主要体现为在上游为中国和区域内其他国家提供更多的高技能密集型中间品。文章进一步探讨了RCEP关税减让对区域价值链韧性与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RCEP关税减让会从区域价值链自主性、空间安全性、稳定性和分工多样性四个角度提升区域内制造业价值链的韧性与安全。文章的研究结果表明,基于RCEP协定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和深化区域价值链合作,对于缓解中国当前的制造业价值链转移和价值链分工位置攀升压力以及提升区域价值链韧性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025年04期 No.374 25-39+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7K]
    [下载次数:3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ESG与出口产品结构升级:基于环境和经济可持续视角

    魏萍;刘宏曼;许朝凯;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框架下,环境、社会和治理(ESG)为贸易结构转型升级提供了新契机。文章基于2007—2016年中国上市公司与海关匹配数据,从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双重视角切入,探讨企业实施ESG策略对其出口产品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实施ESG策略整体上能够促进出口产品结构向绿色化和高级化升级,这一积极作用主要通过绿色技术创新机制实现;由于ESG具有显著的外溢性,其影响还会沿着供应链向上下游延伸,并通过加强供应商绿色管理以及促进声誉溢价进一步强化绿色创新机制;从动态来看,ESG策略下企业出口产品结构升级主要在扩展边际通过“扩绿扩高”和“优胜劣汰”实现,即扩展绿色产品和高技术产品,淘汰非绿色产品和低技术产品;此外,实施ESG策略对出口产品结构升级的积极作用并非绝对,对于从事加工贸易、采取成本竞争型策略以及高污染行业的传统企业而言,ESG存在“惩罚机制”,尽管ESG策略下的环境治理促进了出口产品结构绿色化,但环境投资会对创新性投资产生“挤出效应”,导致出口产品结构难以向高级化转型,使得这类企业面临减排与发展的矛盾关系。在“双碳”目标和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文章为构建绿色、高效的贸易发展体系提供了重要决策参考。

    2025年04期 No.374 40-57+134-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4K]
    [下载次数:10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国际资本流动与金融改革

  •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与出口贸易转型升级:来自城市失信人的经验证据

    何欢浪;古莲子;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能改善中国城市营商环境,在推动贸易高质量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文章使用最高人民法院开通的“全国法院被执行人信息查询”平台公布的全国失信被执行人数据,评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出口贸易转型升级中的作用,同时分析其主要的作用机制。实证研究发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完善显著提高了企业一般贸易出口的比例,有利于出口贸易转型升级。影响机制检验表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和促进专业化分工是推动出口贸易转型升级的重要传导渠道。异质性分析表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外部融资依赖度较高的行业、东部地区、非国有性质、规模较小的企业的出口贸易转型升级影响更为显著。文章的研究为深化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出口贸易转型升级的理解提供了新的视角,为进一步推进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逐步向法治化、规范化的正式制度改革提供了启示。

    2025年04期 No.374 58-72+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4K]
    [下载次数:2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财务柔性、跨境资本流动与银行风险承担

    顾海峰;曹玉臣;

    文章选取2012—2023年中国249家商业银行年度数据实证分析了财务柔性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机制以及对跨境资本流动的作用效果。研究表明:(1)财务柔性对银行风险承担具有助推作用,该结论经过一系列内生性处理与其他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财务柔性通过削弱特许权价值、抬高付息成本、激发管理层风险偏好和加剧市场竞争压力的多重渠道推升了银行风险承担水平。(3)跨境资本流动对财务柔性风险效应具有非对称性作用。在动机层面,主动型跨境资本流动与被动型跨境资本流动均会增强财务柔性的风险助推效应;在极态层面,跨境资本外逃会增强财务柔性的风险助推效应,但跨境资本激增的影响并不明显;在资本类别层面,相对于其他跨境投资资本,跨境直接投资与证券投资资本流动更易增强财务柔性的风险助推效应。(4)相对于国有银行与股份制银行、银行竞争程度低地区以及银行业景气度低迷周期,财务柔性的风险助推效应在城农商行、银行竞争程度高地区以及银行业景气度高企周期中更为明显。本研究成果可为提升跨境资本监管效率及防控中国银行业风险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与决策参考。

    2025年04期 No.374 73-88+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8K]
    [下载次数:5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双循环”与中国经济发展

  • 外部市场需求与中国企业出口产品组合:基于价值分布的视角

    许塬杰;陈霜;曲亮;

    文章基于2008—2014年微观企业数据,探究外部市场需求与企业出口产品组合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外部市场需求扩张促使中国多产品企业出口并销售其核心产品,但也引致生产率显著下降,这与国外研究结果大相径庭。一般研究认为,企业集中出口核心产品能够将资源向销量表现最好的产品倾斜,从而导致生产率提升。文章得出不同结果的原因在于: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出口企业的价值分布存在明显差异,中国企业主要出口低附加值产品,中、高附加值产品比重较小,企业的核心产品附加值较低。市场规模扩大导致企业生产率“不增反降”,再次验证了“生产率悖论”。文章从个体差异、全球价值链地位、贸易政策不确定性、风险敞口四个方面分解外部市场需求,发现发达国家、高价值链地位国家的外部市场需求扩张促使企业更集中出口核心产品,随着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加剧,企业更倾向产品多样化的策略,风险敞口较高的企业也倾向出口核心产品。同时,文章验证了竞争效应和数字化效应的中间机制,前者表明市场规模的扩大导致更多企业涌入,竞争加剧使企业倾向于出口其核心产品以维持生存;后者表明企业所在城市数字化水平越高,其获取外部市场信息的能力越强,越能够有效调整内部资源配置。文章为中国出口市场“低加成率之谜”提供了新的解释,为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提出明确的优化路径。

    2025年04期 No.374 89-103+135-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9K]
    [下载次数:2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低碳城市”政策能否赋能出口产品技术复杂度提升

    李基成;李瑞;张宗斌;

    提升出口产品技术复杂度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而绿色低碳转型与高质量发展具有内在统一性,需以系统性观念统筹推进。文章基于波特假说构建理论框架,详细解析“低碳城市”政策影响出口产品技术复杂度的理论机制。文章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海关贸易数据库和专利数据库,通过多期双重差分模型,从企业层面实证分析了“低碳城市”政策对出口产品技术复杂度的影响。研究发现,“低碳城市”政策提高了出口产品技术复杂度,该结论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揭示,环境治理和创新激励是主要作用渠道。拓展性分析表明,减排容忍度是影响政策效果的重要因素。异质性分析说明,从管理体制看,属于主动扩散模式城市的企业出口产品技术复杂度提升效果更好,不存在同伴政策压力的城市也是如此;从官员特征看,任期短、年龄小的官员政策执行效果更好;从企业特征看,“低碳城市”政策效果在非高碳排放行业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中更显著。文章的经验证据也从城市层面得到了证实。文章不仅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稳中求进,先立后破”策略提供了有力的实证支撑,也为“双碳”目标背景下提升出口产品技术复杂度增添了政策启示。

    2025年04期 No.374 104-118+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8K]
    [下载次数:8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供应链多元化配置与企业数字化转型

    黄纪强;甘行琼;刘锋;金鑫;

    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关键,识别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因素是深化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逻辑起点。供应链作为链接上下游产业产品和服务的关键链条,对企业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影响。文章选取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2008—2022年面板数据,构建面板模型分析供应链多元化配置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推动供应链多元化配置对企业数字化转型具有积极作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发现结论依旧成立;供应链多元化配置并不适用于所有企业,其仅对小规模、非国有、非高新技术和下游产业数字化转型产生显著效应;供应链多元化配置可以提高企业创新产出,并驱动技术沿供应链上下游产业协同式溢出,溢出效应主要呈现“自上而下”的创新传导;供应链多元化配置可以降低企业融资约束并提高其议价能力,从而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文章揭示了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供应链配置模式,并检验了供应链多元化配置下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差异影响与传导渠道。这对实现供应链与数字化的深度融合,提高产业链韧性,助推中国经济增长变革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2025年04期 No.374 119-13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3K]
    [下载次数:17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