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研究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 服务业开放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来自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证据

    盛斌;朱鹏洲;

    文章利用《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构造服务业限制指数,实证检验服务业开放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发现服务业开放显著促进了制造业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考虑指标测算误差、异常样本和潜在的内生性等问题后该结论依然成立。扩大就业、提高工资水平以及降低人均资本是促进企业劳动收入份额提升的主要机制。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服务业开放对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和中东部地区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促进效果更明显;调节效应分析的结果表明,企业出口行为、产业集聚能够增强服务业开放对劳动收入份额的正向溢出效果,劳动力成本上升则抑制了这一效果。

    2023年10期 No.356 3-17+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5K]
    [下载次数:15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52 ]
  • 数字贸易标准和规则推进:全球数字贸易促进指数分析报告(2022)

    沈玉良;高疆;李鑫;徐乾宇;

    文章沿用2020年全球数字贸易促进指数的指标框架,对2022年全球74个经济体的数字贸易促进指数分项指数与人均GDP进行拟合,发现基础设施、法律安全环境和商业环境分指数的表现与各经济体的人均GDP正相关,但市场准入分指数与人均GDP的相关性并不明显。一方面,美日等发达经济体正通过RTA向部分发展中经济体传播其数字贸易规则;另一方面,即使是部分人均GDP水平较高的发达经济体(如欧盟),也并非维持高水平的数字市场准入承诺,而是酌情选择适合自身的数字贸易开放水平。同时,南非、泰国、沙特等发展中经济体的数字基础设施指数排名上升明显;日本、哈萨克斯坦和中国等因出台或修订数字贸易监管的相关立法,从而大幅提升其法律安全政策环境分指数的全球排名。文章从国际组织视角分析国际组织在推进数字贸易标准和规则制定方面的作用,由于在“数据”“人工智能”和“隐私”等领域缺乏全球共识,因而全球数字贸易标准和规则的制定将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从全球数字贸易的发展趋势看,数字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将进一步开拓数字贸易新领域。

    2023年10期 No.356 18-29+76+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4K]
    [下载次数:13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33 ]

国际贸易与中国对外开放

  • RTAs框架下的数字知识产权规则能否促进数字内容贸易?

    周念利;王达;吴希贤;

    文章对2008~2019年全球缔结的区域贸易协定(RTAs)中的数字知识产权规则进行全面盘点,并构建指标体系对每项协定的“数字知识产权规则深度指数”进行测算。借鉴联合国贸发会议的测算逻辑,文章对于全球30个出口经济体对53个进口经济体的双边数字内容贸易规模进行估算。在此基础上基于扩展的引力模型,文章针对RTAs框架下的数字知识产权规则对全球双边数字内容贸易的影响展开经验研究。研究发现:RTAs数字知识产权规则深度提升能显著促进双边数字内容贸易;不同类别的数字知识产权规则的影响存在异质性,“数字版权保护”和“数字商标权保护”条款能对双边数字内容贸易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数字技术保护”和“数字知识产权执法”条款的影响不显著;数字知识产权规则对数字内容贸易的影响也存在行业差异,其中对数字游戏贸易的促进作用最大,数字图书贸易次之,数字视听贸易相对最小。

    2023年10期 No.356 30-43+103+135-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0K]
    [下载次数:14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02 ]
  • FTA原产地规则有助于成员国的全球生产网络中心地位提升吗?

    甄洋;刘斌;

    FTA原产地规则是全球生产网络演化过程中的重要内生变量。基于世界银行PTA数据库和UNCTAD-Eora数据库,文章检验了FTA原产地规则对各国各行业全球生产网络中心地位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原产地规则限制程度与全球生产网络中心地位呈现“倒U型”关系,只有适度标准的原产地规则才有助于提高国家行业在全球生产网络的中心位置;第二,域内中间品使用、域内外资流入、技术引进以及合规成本是FTA原产地规则影响全球生产网络的背后机理;第三,相较于完全获得、区域含量、章改变以及子目改变等细分条款,累积规则、品目改变以及特定工序对全球生产网络中心地位具有更加显著的正向影响;第四,原产地规则限制程度对农业、矿产品、食品饮料、木制品、运输设备等行业的影响呈现出与基准回归一致的“倒U型”关系。研究的政策涵义是,中国在FTA原产地规则的签订和升级过程中可以适当引入累积规则、品目改变、特定工序、行业特殊规定等内容。通过制定适度标准,充分发挥原产地规则对全球生产网络中心地位的带动作用。

    2023年10期 No.356 44-59+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3K]
    [下载次数:8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9 ]

国际资本流动与金融改革

  • 中央银行沟通管理跨境资本流动有效性研究:以异质性汇率预期为视角

    张倩;欧昕莛;

    基于中央银行沟通的市场预期管理措施是调控跨境资本流动的重要手段。结合中央银行沟通特点和人民币外汇市场上交易主体异质性特征,文章构建了在中央银行沟通影响下的外汇市场均衡模型,并利用时变参数法探讨不同形式和内容的中央银行沟通在不同时期通过引导异质性外汇交易主体汇率预期对跨境资本流动进行管理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中央银行针对宏观基本面和汇率沟通的管理效果要优于针对利率的沟通;不同形式中央银行沟通的管理有效性与异质性外汇交易主体所占市场比率及外部环境密切相关;多项沟通内容同时实施所产生的交叉性效应在危机时期能够有效增强对跨境资本流动的调控。文章的研究结论为进一步完善跨境资本流动管理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2023年10期 No.356 60-76+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9K]
    [下载次数:7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9 ]
  •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外贸易市场集中度与实体企业金融化

    孙江永;刘真;李淑云;

    外部政策环境变化如何影响国内企业的资源配置?文章运用2008~2019年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数据进行研究发现,外部贸易政策风险增加会使企业增持金融资产。随着外部市场集中度提高,贸易政策风险促使企业将资源从实体经济领域的主营业务和高流动性的货币资金转向收益性金融资产,收益性金融资产与货币资金形成了替代效应。究其影响机制,一是企业经营风险,二是主营业务收益率。具体而言,首先通过提升企业的经营风险促使企业增加收益性金融资产的持有,其次通过降低主营业务收益率促使企业同时增加收益性金融资产和货币资金持有。上述替代效应及影响机制在高出口依存度企业、民营企业尤为显著。研究结论拟为政府在开放环境下治理实体企业“脱实向虚”问题提供启示。

    2023年10期 No.356 77-88+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2K]
    [下载次数:17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28 ]

“双循环”与中国经济发展

  • 数字基础设施对服务出口国内增加值的影响:基于DSTRI的调节作用

    张皞;陈绘宇;

    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是数字经济时代一国服务业发展的前提条件。文章从服务出口国内增加值(DVA,domestic value-added)的视角,通过构建行业层面的数字基础设施指标,利用引力模型实证探究了2014~2018年37个国家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服务贸易的差异化影响,并对数字服务贸易限制DSTRI(digital service trade restrictiveness index)的调节作用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出口国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抑制服务出口DVA的提升,进口国则反之,进出口国的DSTRI都起到了弱化作用,即与数字基础设施有一定的替代关系。异质性研究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对DVA的影响以及DSTRI的调节作用在国家间、行业间和设施间均存在差异。文章的研究为各国获取更大服务贸易利润,如何平衡“硬”条件和“软”环境即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DSTRI削减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实证支持和政策参考。

    2023年10期 No.356 89-103+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1K]
    [下载次数:24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06 ]
  • 中国海外交通基建的出口效应评估

    叶世雄;蔡一鸣;

    文章基于中国全球投资跟踪数据库,将中国企业在东道国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视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考察中国交通基建项目“走出去”对中国产品出口的影响。研究发现:(1)中国海外交通基建显著提高了中国对东道国的产品出口,这一出口效应主要体现在低收入、中等收入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2)公路建设在低收入国家产生的出口效应更大,铁路建设在中等收入国家效果更明显,高收入国家只有航空建设较为显著;(3)机制分析表明,海外交通基建的出口效应一方面来源于中国建筑材料、机电设备等基建相关产品出口,另一方面与交通基建导致的东道国经济规模扩大有关。文章结论为政府进一步引导企业开展海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有益参考,也为中国坚定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国际交通合作理念提供了强有力的经验证据。

    2023年10期 No.356 104-119+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4K]
    [下载次数:4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6 ]
  • 高标准区域贸易协定是否有助于中国制造业产业链固链强链?

    刘悦;凌丹;刘慧岭;

    高标准区域贸易协定作为未来经济秩序的主流形式,对中国双边价值链关联的变动起着重要作用。文章基于世界银行贸易协定内容数据库及对外经贸大学UIBE数据库,实证考察了高标准区域贸易协定对中国双边价值链关联的影响。研究发现,高标准区域贸易协定能够显著增强中国与成员国间的双边价值链总关联,实现产业链固链;高标准区域贸易协定能够显著加强中国与成员国间双边价值链前向关联并弱化后向关联,从而提升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实现产业链强链;高标准区域贸易协定对双边价值链关联的影响因贸易协定条款类型不同、成员国收入水平不同、行业要素密集度不同而具有异质性;高标准区域贸易协定主要通过降低双边贸易成本及提高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等方式强化双边价值链关联。文章研究结论为中国构建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格局,提升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提供了理论支撑与政策启示。

    2023年10期 No.356 120-134+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2K]
    [下载次数:15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24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