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研究


开放战略探索

  • 中国是否仍然拥有低劳动力成本优势?

    周宇;

    中国出口是否能够重新恢复高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是否仍然拥有低劳动力成本优势。基于这一判断,本文对我国低劳动力成本优势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单位产品(或单位产值)劳动力成本的变化趋势是衡量劳动力成本竞争优势的主要标准。从我国的现实情况来看,2009年以后,我国单位产品劳动力成本从下降趋势转为上升趋势,这一变化意味着我国利用低劳动力成本优势推动出口高速增长的时代已经接近尾声。

    2014年10期 No.248 3-8+3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9K]
    [下载次数:14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7 ] |[阅读次数:0 ]
  • 对外开放促进了中国服务业市场化改革吗?

    张志明;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阐释了对外开放促进中国服务业市场化改革的作用机理,然后利用服务业面板数据对此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从总体来看,服务贸易开放和外资进入对中国服务业市场化改革均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这说明对外开放已成为中国服务业市场化改革的重要外生动力;从分行业视角来看,服务贸易开放对中低技术行业市场化改革的促进作用强于中高技术行业,与此不同,外资进入促进了中高技术行业的市场化改革,却抑制了中低技术行业的市场化改革,这说明对外开放对中国服务业市场化改革的影响存在显著的行业异质性。此外,劳均增加值、人力资本存量、平均企业规模等也是中国服务业市场化改革的重要影响因素。

    2014年10期 No.248 9-1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K]
    [下载次数:6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国际金融

  • 基于人民币汇率走势的货币政策操作策略

    石巧荣;

    进入21世纪以来,在人民币存在持续升值压力的背景下,我国央行逐渐形成了以冲销性干预为主要手段的货币政策操作模式。冲销性干预对汇率长期走势、经济货币化比率和通货膨胀影响不大,但在缩小汇率短期波动、加速外汇储备累积和推高利率方面作用明显。2006年后法定准备金率作为主要冲销手段被不断提高,2010年后随着汇市干预力度的下降,准备金冻结基础货币过多的现象日益严重,加剧了系统性金融风险,并带来了一定的货币紧缩效应。在国际环境和国内因素共同作用下,2014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出现了均衡波动态势,面对新的形势,必须改变货币政策操作模式,减少汇市干预,逐渐降低准备金率,加速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并充分发挥其调控手段作用。

    2014年10期 No.248 15-20+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9K]
    [下载次数:4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对就业的影响——基于中国制造业总体的实证研究

    徐伟呈;范爱军;

    本文通过构建小国经济的劳动力市场动态均衡模型,推导出汇率变动影响就业的传导机制以及汇率的测算公式,并利用现值法、分解法和加权法测算出人民币实际汇率,然后利用岭回归实证研究了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对中国制造业就业和工资的影响。研究发现:汇率的长期趋势在实际汇率构成中的比重远大于短期趋势,所以汇率长期趋势对就业的影响远大于短期趋势的影响,因此选取加权法测算的人民币实际汇率作为汇率指标更加合理;通过制造业进口投入水平和出口份额这两条传导机制,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会导致制造业就业水平下降,但进口投入水平上升或出口份额下降会部分地抵消这一不利影响。

    2014年10期 No.248 21-27+8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2K]
    [下载次数:7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金融危机背景下国家主权信用评级影响因素分析——基于27个OECD国家面板数据的研究

    那明;

    本文利用27个OECD国家1999~2012年378个面板数据,对主权信用评级结果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人均GDP、GDP增长率和经常账户余额的增加会令国际评级机构调高一个国家的主权信用评级;政府债务负担的累积、失业率增加和通货膨胀率的上升会令国际评级机构下调一个国家的主权信用评级;而政府出现的财政盈余或是赤字并不会显著地令评级机构上调或是下调评级结果。国际评级机构的评级行为能够体现一定的公允性和公信力,在对欧债危机爆发最严重的5个国家进行评级时并不存在恶意下调的举动。

    2014年10期 No.248 28-3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8K]
    [下载次数:7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国际贸易

  • 基于双向固定效应引力模型的服务贸易壁垒度量

    夏天然;陈宪;

    本文利用OECD数据库构建了2000~2011年60个国家和地区7个不同部门的服务贸易出口面板数据,并对经典引力模型加以改进,引入双向固定效应计算了关税等值。我们的模型不仅可以避免由于缺少价格指数数据引起的样本数量损失问题,更解决了传统模型无法充分应用面板数据的问题。分组分析的结果显示,非发达经济体比发达经济体有更小的关税等值,即非发达经济体更加开放;服务贸易壁垒在不同经济体的不同部门之间差异很大;发达经济体的关税等值比非发达国家更分散化,即发达经济体之间的服务贸易壁垒差别较大。

    2014年10期 No.248 34-39+60+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6K]
    [下载次数:20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3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偏离-份额分析的国际技术扩散构成研究

    刘强;

    本文将偏离-份额分析法应用到国际技术扩散的构成分析中,构建了国际技术扩散的偏离-份额分析理论模型,选取了56个样本国的数据,在SITC两分位97章商品的基础上,对中国通过国际贸易渠道获得的国际技术扩散的构成进行了全面解析,从而深入把握各因素对我国通过国际产品贸易渠道获取国际技术扩散的影响,回答了我国获得国际技术扩散的影响因素以及影响的方向和力度等问题,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2014年10期 No.248 40-4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4K]
    [下载次数:2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双边实际汇率、出口规模与出口质量

    于津平;吴小康;熊俊;

    本文采用2005~2011年中国对147个国家和地区的6位数海关编码出口数据,实证研究了人民币与进口国货币之间的双边实际汇率变化对中国出口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产品出口的实际汇率弹性与产品质量有关,高技术含量产品出口的汇率弹性小于低技术含量产品。人民币相对于进口国货币的实际升值一方面会对出口规模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却能优化出口结构,提升中国出口产品的整体质量。

    2014年10期 No.248 47-52+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5K]
    [下载次数:9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出口贸易是否降低了中国行业内资源错配?

    宋结焱;施炳展;

    在市场完全情况下,低生产效率企业退出市场,所有企业生产率趋同,资源错配程度降低;在开放条件下,Melitz(2003)认为出口贸易导致高效率企业扩大市场规模,低效率企业退出市场,从而降低行业内资源错配程度,这是新新贸易理论分析贸易利益的一个新维度。本文以"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为基础,验证上述结论在中国的适用性。我们发现,中国资源错配程度并没有呈现下降趋势;出口贸易反而加剧了资源错配程度,这在高强度出口行业以及东部地区表现得尤为显著,而且负面影响有增加的趋势;出现上述与理论预期不符结论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出口动力的"非市场性",即由要素市场价格扭曲、政府政策干预等非市场因素推动的中国出口奇迹,其最终结果进一步导致了更深程度的市场扭曲和资源错配。政策着力点应从强调贸易规模转向强调贸易利益,培育企业出口的可持续的市场化动力是关键。

    2014年10期 No.248 53-60+8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8K]
    [下载次数:13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8 ] |[阅读次数:0 ]
  • 制度水平、出口潜力与稀土贸易摩擦——基于贸易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

    魏龙;潘安;

    本文将制度水平变量加入贸易引力模型,并据此测算稀土出口潜力指数,试图解释稀土贸易摩擦的深层原因。研究发现,从进口国制度水平看,清廉程度和货币自由度是影响中国稀土出口的主要因素;"过度贸易型"国家如荷兰、日本、美国等与近年来中国稀有资源出口限制贸易案的发生显著相关;稀土产品的反向贸易政策是影响中国稀土贸易进而引起稀土贸易摩擦的直接原因,而中国与"过度贸易型"进口国的战略利益冲突是深层原因。

    2014年10期 No.248 61-65+79+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0K]
    [下载次数:1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跨国公司与国际投资

  • 中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区域异质性与动态门限效应

    叶建平;申俊喜;胡潇;

    本文利用2003~2011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了我国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及其吸收能力,并从人力资本、市场化指数、研发资本存量、经济规模和研发强度5个指标出发,研究了其对OFDI逆向技术溢出及其吸收能力的门限效应,并具体测算出这5个指标的门限值。研究结果表明,我国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显著并表现出动态特征;逆向技术溢出吸收能力较强,但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在相关指标越过门限之后,两者均得到显著改善。

    2014年10期 No.248 66-72+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0K]
    [下载次数:17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2 ] |[阅读次数:2 ]
  • 制度环境、行业差异与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来自中国2003~2012年的经验证据

    刘凯;邓宜宝;

    本文选取了2003~2012年中国分行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面板数据,建立修正的引力模型,将东道国制度环境从3个维度分解:经济制度因子、政治制度因子和法律制度因子,分别探究其对中国4个不同行业即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地质勘查业的显著性影响并探讨中国来自不同行业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OFDI)的区位选择,进而提出针对不同行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效益优化策略。研究结果表明,东道国制度环境质量与中国不同行业OFDI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中,制造业和金融业与经济制度因子存在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跨国企业在进行OFDI时应侧重分析东道国的经济制度,以发挥最大区位优势;批发和零售业与法律制度因子存在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跨国公司应将完善的法律制度作为区位选择的重要标准之一;科学技术/技术服务/地质勘查业与政治制度因子之间存在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该行业企业应重点关注政治制度的促进作用。

    2014年10期 No.248 73-79+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1K]
    [下载次数:19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9 ] |[阅读次数:1 ]
  •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研究

    王胜;田涛;谢润德;

    本文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东道国划分为经济发达国家、资源丰裕类国家、新兴经济体及其他不包含资源丰裕类的发展中国家等3类,在使用2003~2011年面板数据的基础上利用扩展的引力模型分析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贸易效应的国别差异。研究表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存在显著的国别差异。我国对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及其他不包含资源丰裕类的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会减少我国对这些国家的贸易出口流量,而对我国贸易进口流量的影响并不显著,这表明我国对这些国家的直接投资仍然是以突破和规避东道国的贸易壁垒为主。我国对资源丰裕类国家的直接投资会增加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流量,存在显著的贸易创造效应。

    2014年10期 No.248 80-8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7K]
    [下载次数:40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7 ] |[阅读次数:0 ]

  • 启事

    <正>《世界经济研究》将于近期启用釆编系统,为方便投稿并使稿件规范化,兹将本刊来稿要求及有关审稿事项告知如下:1.即日起,本刊接受电子投稿,投稿网址:http://jing.cbpt.cnki.net。2.因版面所限,来稿一般请限于13000字以内。如有图表,请尽量精炼,在不影响完整表达意思的前提下,与图表有关的文字阐述部分尽量简明扼要,以免篇幅过长。

    2014年10期 No.248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9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