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茂荣;杨继梅;
正当全球经济刚刚走出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而进入复苏之际,从希腊开始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又给世界经济以巨大冲击。本文以"欧猪五国"为切入点,从危机国家自身经济结构、欧元体制和外部冲击三方面探讨"欧猪五国"债务危机发生的原因,并分析其对"欧猪五国"发展、欧元区生存、欧盟一体化进程和全球经济复苏所产生的影响。通过各方救助,目前"欧猪五国"的主权债务危机已有所缓解,断言危机国家将退出欧元区并因此而最终导致欧元崩溃缺乏根据,但这些国家要重新达到欧元区财政趋同标准必须经过痛苦的调整过程。
2010年11期 No.201 20-2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3K] [下载次数:3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5 ] |[阅读次数:0 ] - 杨雪峰;
本文利用计量经济模型对作为国际储备的日元进行了实证研究,并以实证结果为依据进一步解释了日元国际储备地位变动的原因,大致得出如下结论:日元国际储备地位的变动是多变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日本GDP和日元资产收益率起到了重要作用。
2010年11期 No.201 26-30+8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9K] [下载次数:5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杨明秋;
随着技术的高速发展、机构投资者的兴起、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美国次贷金融危机的爆发,全球证券交易系统出现了以下七大发展趋势:1、"暗池"等另类交易系统发展迅速,交易所市场份额下降;2、算法交易在全球证券市场的蓬勃兴起;3、电子直通交易(DMA)得到广泛使用;4、"低延时性"成为各大交易所竞争焦点;5、全球交易所对交易系统的灵活性、可扩展性和功能更加重视;6、寻求流动性成为金融危机后股票交易系统设计的重要目标;7、场外衍生品市场转向自动化、标准化和透明化,场内场外交易界限模糊。展望未来,在竞争和科技进步的驱动下,全球证券市场交易系统的创新和发展将不会停步,速度、流动性、灵活性、低成本仍将是交易系统设计的核心目标和任务。
2010年11期 No.201 31-38+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2K] [下载次数:10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罗忠洲;
本文以2003~2007年13个国家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国家本币升值对外汇储备的影响。面板数据的实证结果表明,汇率波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国外汇储备的规模,本币升值是导致2002年以后新兴市场国家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本币升值幅度与外汇储备的增幅成反比。我们认为,外汇储备管理应从控制供给入手,有效控制外汇储备规模。而央行减少对汇率的干预,并逐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是有效降低过多外汇储备的重要手段。
2010年11期 No.201 39-4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5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吴力波;汤维祺;
全球经济复苏过程中,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之间关于自由贸易的争议也变得空前激烈。国际贸易是否有利于全球经济增长?这实际上是长期以来国际经济学与发展经济学领域颇具争议的问题之一,而在当下对这一问题进行重新审视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传统贸易理论对贸易合理性的探究尽管触及了经济增长问题,但在贸易静态收益理论的框架下,国际贸易究竟是否会促进一国经济增长,既取决于各个国家在各个发展阶段的经济增长究竟偏向于出口部门还是进口部门,也取决于各种贸易政策对各个部门的相对供给和相对需求的影响。本文对现有针对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所做的实证研究作了系统回顾和分析总结,明确指出了目前各种看似矛盾的实证证据背后的理论和技术根源。在此基础上,运用两阶段最小二乘估计(2SLS)和GMM动态面板回归技术,对1960~2006年期间全球各国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对不同收入水平的国家组别分别就其贸易占GDP比重与GDP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文章发现,上述实证研究证明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与一国经济发展阶段相关,但对不同收入水平的国家而言则存在差异,同时进口和出口在经济增长中的表现也存在差异性。总体来看,对中等收入国家而言,贸易占GDP比重与GDP增速之间的关系最强,进出口均有较强带动作用;高收入国家贸易占GDP比重与GDP增速之间关系较弱,进口的作用甚至大于出口;低收入国家贸易占GDP比重与GDP增速之间的关系最弱,进口甚至有抑制作用。
2010年11期 No.201 44-49+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下载次数:17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王军;
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战略选择,而实施低碳发展就必须对现有国际贸易理论和实践进行创新。本文对国际贸易背景下我国低碳发展的具体措施和关键环节进行了说明,指出我国应根据国情,加快技术进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以及降低碳排放强度。结合当前国际上颇受争议的碳关税问题,我们认为,碳关税的征收不仅不能降低碳排放,减缓气候变化,相反,碳关税的实施有可能偏离最初的减排设想,加剧发展中国家的负担,导致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出现贸易纠纷。为此,本文分析了碳关税的涵义及其对我国贸易活动和相关产业可能带来的冲击,强调我国应充分运用减排领域的比较优势尤其是联合国倡导的国际原则来解决今后贸易和环境领域可能出现的争端。
2010年11期 No.201 50-5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下载次数:27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4 ] |[阅读次数:0 ] - 唐杰英;
文章建立一般均衡两国模型分析出口补贴的有效性并表明:在完全竞争条件下,本国的出口补贴会提高被补贴部门在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并在不影响进口额的条件下增加出口额,但对本国和外国的实际工资收入、消费和福利水平均没有影响。如果本国出口补贴遭遇反补贴措施,其短期效应会降低本国和外国的实际工资收入和消费水平,并使本国的福利水平下降;而长期效应则会同时提高本国和外国的实际工资收入和消费水平,并使本国的福利水平得到提高。但不管是短期效应还是长期效应,均会使本国和外国之间实际工资收入和消费的差距进一步扩大。
2010年11期 No.201 56-62+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K] [下载次数:10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项松林;赵曙东;
本文通过建立国际贸易对就业影响的理论模型,利用美国制造业面板数据分析中美贸易对美国就业的影响问题。实证结论表明,美国进口中国制成品对美国就业没有显著影响,也不是美国失业的Granger原因;美国制成品出口对增加美国就业虽有显著影响,但作用不大;影响美国国内就业的主要因素是实际工资、企业发展状况等实际因素。这些结论充分说明,美国的失业问题不是由美国进口中国制成品引起的,美国减少中国制成品进口也解决不了美国的失业问题。
2010年11期 No.201 63-6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K] [下载次数:19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