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研究


开放战略探索

  • 中国在当前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中最优出口规模研究

    史亚东;

    国际碳排放权交易是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过程中提出的以成本最小化方式实现污染排放控制的环境政策机制。目前,中国主要通过清洁发展机制(CDM)来参与国际碳交易,并出口相应的核证减排量。CDM项目在我国发展迅速,出口的核证减排量呈显著上升态势,然而本文认为,当前CDM项目的开发并不是越多越好。因为碳减排的空间是有限的,考虑未来减排压力和减排成本的增加,当前碳排放权的出口量存在最优规模问题。本文通过建立两阶段最优化模型,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详细讨论。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国际碳交易现状,指出了中国参与其中遭遇的问题与相应启示。

    2010年09期 No.199 3-7+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10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在当前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中最优出口规模研究

    史亚东;

    国际碳排放权交易是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过程中提出的以成本最小化方式实现污染排放控制的环境政策机制。目前,中国主要通过清洁发展机制(CDM)来参与国际碳交易,并出口相应的核证减排量。CDM项目在我国发展迅速,出口的核证减排量呈显著上升态势,然而本文认为,当前CDM项目的开发并不是越多越好。因为碳减排的空间是有限的,考虑未来减排压力和减排成本的增加,当前碳排放权的出口量存在最优规模问题。本文通过建立两阶段最优化模型,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详细讨论。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国际碳交易现状,指出了中国参与其中遭遇的问题与相应启示。

    2010年09期 No.199 3-7+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10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全球化与国际格局

  • 二十国集团机制化的趋势及影响

    张海冰;

    金融危机推动二十国集团(G20)上升为全球经济合作的首要平台,并开启了G20机制化进程。从本质上看,G20地位和影响力的上升是世界经济格局调整的必然结果。后金融危机时代G20能否发挥更大的作用,并逐步取代G8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地位,依然面临主导权、动力、合法性、决策效率、议题设置等多方面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就中国而言,G20是机遇,更是挑战。

    2010年09期 No.199 8-1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13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 二十国集团机制化的趋势及影响

    张海冰;

    金融危机推动二十国集团(G20)上升为全球经济合作的首要平台,并开启了G20机制化进程。从本质上看,G20地位和影响力的上升是世界经济格局调整的必然结果。后金融危机时代G20能否发挥更大的作用,并逐步取代G8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地位,依然面临主导权、动力、合法性、决策效率、议题设置等多方面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就中国而言,G20是机遇,更是挑战。

    2010年09期 No.199 8-1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13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的若干判断及对策探索

    毛燕琼;

    金融危机的爆发改变了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以及世界经济格局等基本经济形势。如今,虽然全球经济呈现出复苏迹象,但是定调反转依然为时过早。此外,低碳经济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对华国际贸易摩擦进入高发期,中美人民币汇率问题将持续胶着等情况亦与之交互形成了不容乐观的外围经济环境。我国必须从国际国内两大层面多方位采取措施寻求突破,以实现经济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的成功调整和升级。

    2010年09期 No.199 13-17+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4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的若干判断及对策探索

    毛燕琼;

    金融危机的爆发改变了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以及世界经济格局等基本经济形势。如今,虽然全球经济呈现出复苏迹象,但是定调反转依然为时过早。此外,低碳经济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对华国际贸易摩擦进入高发期,中美人民币汇率问题将持续胶着等情况亦与之交互形成了不容乐观的外围经济环境。我国必须从国际国内两大层面多方位采取措施寻求突破,以实现经济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的成功调整和升级。

    2010年09期 No.199 13-17+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4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国际金融

  • 欧元区国家主权债务危机、欧元及欧盟经济

    徐明棋;

    论文认为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的基本性质属于南欧国家寅吃卯粮所导致的财政危机,但是由于欧元区在制度设置和运行机制上存在缺陷,使债务危机演变成欧元的信任危机。欧元区成员国和欧盟业已认识到欧洲货币联盟的不足,通过加强财政政策一体化来克服欧元区的内在矛盾似乎不可避免。欧元不会因为主权债务危机的冲击而垮台,但是欧洲经济将受到债务危机的拖累,增长前景不容乐观。

    2010年09期 No.199 18-2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32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4 ] |[阅读次数:0 ]
  • 欧元区国家主权债务危机、欧元及欧盟经济

    徐明棋;

    论文认为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的基本性质属于南欧国家寅吃卯粮所导致的财政危机,但是由于欧元区在制度设置和运行机制上存在缺陷,使债务危机演变成欧元的信任危机。欧元区成员国和欧盟业已认识到欧洲货币联盟的不足,通过加强财政政策一体化来克服欧元区的内在矛盾似乎不可避免。欧元不会因为主权债务危机的冲击而垮台,但是欧洲经济将受到债务危机的拖累,增长前景不容乐观。

    2010年09期 No.199 18-2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32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4 ] |[阅读次数:0 ]
  • 资本流入的突然中断与经常账户赤字的有效调节

    靳玉英;万超;周洁;丁浩员;

    本文选择93个国家在1977~2007年的相关数据为样本,分析了全球性经常账户失衡的现状。在深入剖析经常账户高赤字的具体融资途径及其经济影响的基础上,本文利用Probit模型对资本流入突然中断对经常账户赤字调节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发现资本流入突然中断能够显著影响经常账户赤字的调节,并对其经济意义进行阐释。最后就此次金融危机后全球经常账户的状态进行预测,指出此次金融危机的发生不会带来全球经常账户失衡的改善。

    2010年09期 No.199 22-27+69+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下载次数:8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资本流入的突然中断与经常账户赤字的有效调节

    靳玉英;万超;周洁;丁浩员;

    本文选择93个国家在1977~2007年的相关数据为样本,分析了全球性经常账户失衡的现状。在深入剖析经常账户高赤字的具体融资途径及其经济影响的基础上,本文利用Probit模型对资本流入突然中断对经常账户赤字调节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发现资本流入突然中断能够显著影响经常账户赤字的调节,并对其经济意义进行阐释。最后就此次金融危机后全球经常账户的状态进行预测,指出此次金融危机的发生不会带来全球经常账户失衡的改善。

    2010年09期 No.199 22-27+69+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下载次数:8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国际贸易

  • 金融危机、技术性贸易壁垒与出口国企业技术创新

    许德友;梁琦;

    本文研究了外部金融危机冲击下的出口国企业技术创新行为。进口国的金融危机会在两个方面影响其进口行为:政治上,进口国会提高进口产品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经济上,进口国居民收入的下降导致对进口产品需求的下降,这两方面在对贸易出口形成冲击的同时都会对出口国企业的技术创新产生一定的正面效应,形成产业升级的"倒逼"效应。以此出发,本文构建的理论模型证明了进口国的最低质量标准和危机后更具垄断特征的出口市场结构确实会对出口企业的技术创新产生激励,但该结论的成立需满足一定的条件和假设。模型结论还显示,技术创新同规模经济的生产技术类似,都可以提高出口国企业的利润,但技术创新更具持久性。

    2010年09期 No.199 28-3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下载次数:16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6 ] |[阅读次数:0 ]
  • 金融危机、技术性贸易壁垒与出口国企业技术创新

    许德友;梁琦;

    本文研究了外部金融危机冲击下的出口国企业技术创新行为。进口国的金融危机会在两个方面影响其进口行为:政治上,进口国会提高进口产品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经济上,进口国居民收入的下降导致对进口产品需求的下降,这两方面在对贸易出口形成冲击的同时都会对出口国企业的技术创新产生一定的正面效应,形成产业升级的"倒逼"效应。以此出发,本文构建的理论模型证明了进口国的最低质量标准和危机后更具垄断特征的出口市场结构确实会对出口企业的技术创新产生激励,但该结论的成立需满足一定的条件和假设。模型结论还显示,技术创新同规模经济的生产技术类似,都可以提高出口国企业的利润,但技术创新更具持久性。

    2010年09期 No.199 28-3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下载次数:16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6 ] |[阅读次数:0 ]
  • 自然人流动政策选择政治经济学分析——基于公共选择理论视角

    宋雅楠;

    自然人流动是国际贸易的新兴课题,虽然现有研究证明自然人流动将促进世界福利增加,但各国依然对自然人流动自由化小心翼翼。本文以公共政策选择理论为视角,构建理论模型分别从经济维度和国家利益的政治维度分析自然人流动政策的选择,说明自然人流动政策的形成是利益冲突条件下经济及政治综合利益目标权衡的过程,解释了自然人流动自由化与国家利益现实间的矛盾。

    2010年09期 No.199 34-3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3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自然人流动政策选择政治经济学分析——基于公共选择理论视角

    宋雅楠;

    自然人流动是国际贸易的新兴课题,虽然现有研究证明自然人流动将促进世界福利增加,但各国依然对自然人流动自由化小心翼翼。本文以公共政策选择理论为视角,构建理论模型分别从经济维度和国家利益的政治维度分析自然人流动政策的选择,说明自然人流动政策的形成是利益冲突条件下经济及政治综合利益目标权衡的过程,解释了自然人流动自由化与国家利益现实间的矛盾。

    2010年09期 No.199 34-3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3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劳动力流动会影响我国地区出口比较优势吗?——基于省区工业细分产业数据的实证研究

    盛丹;李坤望;王永进;

    本文运用2005年中国省区工业细分产业数据,考察了劳动力流动与我国地区出口比较优势的关系。实证研究表明:劳动力流动性较大的地区会在产出波动性较高的行业进行专业化生产,具有出口比较优势。同时,在控制了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自然资源禀赋等传统比较优势影响因素之后,本文的实证结果依然稳健。本文的实证结果对于我国各地区应对全球经济危机,调整地区出口结构,保证地区出口和经济的稳步增长具有重要的政策涵义。

    2010年09期 No.199 38-4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K]
    [下载次数:13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劳动力流动会影响我国地区出口比较优势吗?——基于省区工业细分产业数据的实证研究

    盛丹;李坤望;王永进;

    本文运用2005年中国省区工业细分产业数据,考察了劳动力流动与我国地区出口比较优势的关系。实证研究表明:劳动力流动性较大的地区会在产出波动性较高的行业进行专业化生产,具有出口比较优势。同时,在控制了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自然资源禀赋等传统比较优势影响因素之后,本文的实证结果依然稳健。本文的实证结果对于我国各地区应对全球经济危机,调整地区出口结构,保证地区出口和经济的稳步增长具有重要的政策涵义。

    2010年09期 No.199 38-4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K]
    [下载次数:13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与德国的贸易发展研究——基于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的实证分析

    燕春蓉;张秋菊;

    本文运用出口相似度指数测算了1999~2008年间中国与德国在欧盟15国市场和在世界市场细分商品上的竞争性,结果表明:虽然从变化趋势来看,中国与德国在欧盟15国市场上的贸易竞争性在逐渐下降,但是从绝对值来看中国与德国的贸易竞争性仍然比较激烈。在世界市场上,中国和德国在燃料、机器和运输设备以及其他制成品三类商品上都是竞争程度上升。运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测算了中国和德国的总体以及细分商品的比较优势,结果表明:中国从90年代中期以来出口产品结构中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源密集型产品的地位已经趋于稳定,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地位开始上升,德国则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本文还运用贸易互补指数测算了中国和德国的贸易互补性,结果表明,中国和德国的贸易潜力是巨大的。文章最后根据分析提出发展中国与德国贸易的政策建议。

    2010年09期 No.199 45-5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下载次数:16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0 ]
  •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与德国的贸易发展研究——基于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的实证分析

    燕春蓉;张秋菊;

    本文运用出口相似度指数测算了1999~2008年间中国与德国在欧盟15国市场和在世界市场细分商品上的竞争性,结果表明:虽然从变化趋势来看,中国与德国在欧盟15国市场上的贸易竞争性在逐渐下降,但是从绝对值来看中国与德国的贸易竞争性仍然比较激烈。在世界市场上,中国和德国在燃料、机器和运输设备以及其他制成品三类商品上都是竞争程度上升。运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测算了中国和德国的总体以及细分商品的比较优势,结果表明:中国从90年代中期以来出口产品结构中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源密集型产品的地位已经趋于稳定,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地位开始上升,德国则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本文还运用贸易互补指数测算了中国和德国的贸易互补性,结果表明,中国和德国的贸易潜力是巨大的。文章最后根据分析提出发展中国与德国贸易的政策建议。

    2010年09期 No.199 45-5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下载次数:16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0 ]

跨国公司与国际投资

  • 反向技术溢出、技术进步和我国经济增长——基于面板协整模型的分析

    陈昭;欧阳秋珍;

    本文选取了1990~2007年间中国进口和对中国FDI前十位的国家和地区,扩展了CH模型,建立了包含进口和FDI两个物化型技术溢出指标的面板模型,利用面板单位根和协整技术,得到随机效应模型,分析溢出国对华出口和FDI对溢出国的反向技术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从溢出国角度看,对外投资比对外贸易更有利于这些国家和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因此,溢出国更倾向于对华FDI,我国招商引资政策需要做出调整。

    2010年09期 No.199 52-58+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K]
    [下载次数:1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反向技术溢出、技术进步和我国经济增长——基于面板协整模型的分析

    陈昭;欧阳秋珍;

    本文选取了1990~2007年间中国进口和对中国FDI前十位的国家和地区,扩展了CH模型,建立了包含进口和FDI两个物化型技术溢出指标的面板模型,利用面板单位根和协整技术,得到随机效应模型,分析溢出国对华出口和FDI对溢出国的反向技术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从溢出国角度看,对外投资比对外贸易更有利于这些国家和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因此,溢出国更倾向于对华FDI,我国招商引资政策需要做出调整。

    2010年09期 No.199 52-58+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K]
    [下载次数:1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跨国并购中企业资源和能力转移的有效性分析

    宣烨;李思慧;

    实现资源和能力的有效转移是跨国并购后期企业管理决策的核心内容。资源和能力转移的有效与否,直接影响企业跨国并购的经营绩效。资源和能力转移的有效性问题涉及运作机制和影响因素两个方面。本文从资源和能力观视角,分析了并购双方资源和能力转移有效性的运作机制,探讨了影响并购后企业资源和能力转移有效性的主要因素,以期对中国企业实施跨国并购战略有所启示。

    2010年09期 No.199 59-63+75+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0K]
    [下载次数:9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跨国并购中企业资源和能力转移的有效性分析

    宣烨;李思慧;

    实现资源和能力的有效转移是跨国并购后期企业管理决策的核心内容。资源和能力转移的有效与否,直接影响企业跨国并购的经营绩效。资源和能力转移的有效性问题涉及运作机制和影响因素两个方面。本文从资源和能力观视角,分析了并购双方资源和能力转移有效性的运作机制,探讨了影响并购后企业资源和能力转移有效性的主要因素,以期对中国企业实施跨国并购战略有所启示。

    2010年09期 No.199 59-63+75+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0K]
    [下载次数:9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垂直产品差异、外国企业纵向控制与研发政策

    谢申祥;王孝松;

    在Spencer和Brander(1983)模型的基础上,本文引入产品纵向控制因素,考虑生产高质量产品的非一体化企业与另一国生产低质量产品的一体化企业进行市场竞争时,政府的最优研发政策。在企业进行Cournot竞争的情形下,若产品质量差异较大(小),非一体化企业所在国政府的最优研发政策为征税(补贴),而在企业进行Bertrand竞争的情形下,非一体化企业所在国政府的最优研发策略则是征税。

    2010年09期 No.199 64-69+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下载次数:5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垂直产品差异、外国企业纵向控制与研发政策

    谢申祥;王孝松;

    在Spencer和Brander(1983)模型的基础上,本文引入产品纵向控制因素,考虑生产高质量产品的非一体化企业与另一国生产低质量产品的一体化企业进行市场竞争时,政府的最优研发政策。在企业进行Cournot竞争的情形下,若产品质量差异较大(小),非一体化企业所在国政府的最优研发政策为征税(补贴),而在企业进行Bertrand竞争的情形下,非一体化企业所在国政府的最优研发策略则是征税。

    2010年09期 No.199 64-69+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下载次数:5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外资、产业集聚与失业:新经济地理观

    胡洁;陈彦煌;

    本文整合Harris-Todaro(1970)的城市失业现象与Krugman(1991)的新经济地理理论,建立新经济地理失业模型,探讨外资对于就业、城市失业量(率)与产业结构的影响;焦点置于要素替代差异、Todaro矛盾以及引进外资国家的福利分析。在两国架构中,当引进外资时,若要素替代弹性较低,资本引进国随着制造业扩张,其劳动雇佣量固然上升,但城市失业量亦随之上扬,出现Todaro矛盾现象。反之,在高要素替代情况下,引进外资的国家可能出现制造业就业和城市失业量同时下降的现象。

    2010年09期 No.199 70-75+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K]
    [下载次数:8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外资、产业集聚与失业:新经济地理观

    胡洁;陈彦煌;

    本文整合Harris-Todaro(1970)的城市失业现象与Krugman(1991)的新经济地理理论,建立新经济地理失业模型,探讨外资对于就业、城市失业量(率)与产业结构的影响;焦点置于要素替代差异、Todaro矛盾以及引进外资国家的福利分析。在两国架构中,当引进外资时,若要素替代弹性较低,资本引进国随着制造业扩张,其劳动雇佣量固然上升,但城市失业量亦随之上扬,出现Todaro矛盾现象。反之,在高要素替代情况下,引进外资的国家可能出现制造业就业和城市失业量同时下降的现象。

    2010年09期 No.199 70-75+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K]
    [下载次数:8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区域与国别经济

  • 美国“新重商主义”中的“出口垄断”探析——基于对中美文化贸易冲突的考察

    冯晓玲;赵放;

    重商主义作为一种思想学说和经济政策,对后世影响深远。随着金融危机的不断深化,美国的"新重商主义"也有抬头的趋势。近年来中美文化贸易领域的摩擦,就是美国"新重商主义"中的"出口垄断"的集中体现。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和文化贸易的强势竞争力是其推行"出口垄断"的现实基础;完善的知识产权体系和双边、多边贸易体制是其制度保障;通过输出美国的文化价值观,实现"文化霸权主义",又是美国推行"出口垄断"的终极目的。

    2010年09期 No.199 76-80+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K]
    [下载次数:14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美国“新重商主义”中的“出口垄断”探析——基于对中美文化贸易冲突的考察

    冯晓玲;赵放;

    重商主义作为一种思想学说和经济政策,对后世影响深远。随着金融危机的不断深化,美国的"新重商主义"也有抬头的趋势。近年来中美文化贸易领域的摩擦,就是美国"新重商主义"中的"出口垄断"的集中体现。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和文化贸易的强势竞争力是其推行"出口垄断"的现实基础;完善的知识产权体系和双边、多边贸易体制是其制度保障;通过输出美国的文化价值观,实现"文化霸权主义",又是美国推行"出口垄断"的终极目的。

    2010年09期 No.199 76-80+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K]
    [下载次数:14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有效经济增长的比较分析

    李月;

    本文提出有效经济增长的概念,构建了有效经济增长动态模型,建立了超额人均收入等相关变量的测定方法,试图从一个全新的角度重新审视两岸经济的发展状况。基本结论是:同一经济发展阶段的增长水平相比较,大陆有效经济增长水平低、增速慢;同一时期增长趋势相比较,我国台湾地区有效经济增长停滞不前,大陆则仍处于加速上升阶段,有望实现赶超,但当前大陆有效经济增长的阻滞力大于台湾,要想顺利实现经济赶超,需通过多种途径克服有效经济增长的减损强度,以实现经济赶超与有效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2010年09期 No.199 81-8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1K]
    [下载次数:2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有效经济增长的比较分析

    李月;

    本文提出有效经济增长的概念,构建了有效经济增长动态模型,建立了超额人均收入等相关变量的测定方法,试图从一个全新的角度重新审视两岸经济的发展状况。基本结论是:同一经济发展阶段的增长水平相比较,大陆有效经济增长水平低、增速慢;同一时期增长趋势相比较,我国台湾地区有效经济增长停滞不前,大陆则仍处于加速上升阶段,有望实现赶超,但当前大陆有效经济增长的阻滞力大于台湾,要想顺利实现经济赶超,需通过多种途径克服有效经济增长的减损强度,以实现经济赶超与有效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2010年09期 No.199 81-8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1K]
    [下载次数:2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