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林德;
本文从一个外国学者的视角,对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在融入世界经济方面所作的工作进行了分析和评估,并在此基础上从四个方面总结了作为全球化最大受益者的中国从其自身的市场化改革和对外开放中应汲取的经验教训,即毫不动摇的开放战略、循序渐进的试点方法、一揽子政策方案的政策措施、以及互利共赢的外交理念。文章最后给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2008年12期 No.178 3-9+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4K] [下载次数:2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葛顺奇;田贵明;
本文以54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首先,比较分析了其经济发展的成就,以及在吸引大型跨国公司投资,促进产业聚集方面所发挥的作用。第二,总结了经济技术开发区取得成功的影响因素;第三,分析了新形势下,开发区未来发展所面临的新问题;最后提出了开发区的未来发展方向:科学发展、区别对待,并将开发区作为我国提升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的重要载体。
2008年12期 No.178 10-16+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9K] [下载次数:1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1 ] |[阅读次数:0 ] - 李刚;
1982年以来,中国国际收支结构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从1982年到1993年中国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从1994年到2007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结构发生逆转,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保持了长达13年(1998年除外)的持续"双顺差"。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在十多年较长时期内持续保持双顺差乃至"三顺差",无论从经济理论还是从国际经验看都属于特殊现象。为此,本文以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不断深入参与国际分工体系的实践为切入点,着重考察中国国际收支结构变动的事实表现、特殊属性、发生根源和调整对策。
2008年12期 No.178 17-2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0K] [下载次数:1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张磊;徐琳;
中国服务业对外开放是在上世纪90年代前后才逐步展开。显著的变化发生在中国加入WTO之后。此后,中国服务业及服务贸易均实现了明显增长。目前,我国服务业市场的开放实践进入了与贸易伙伴国进行具体国内制度协调的阶段,而这种国内制度的国际协调无疑会促进中国政府对服务业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
2008年12期 No.178 22-28+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K] [下载次数:6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叶振宇;
本文基于新经济地理理论,构建了区域战略、贸易政策与工业布局演变相互关系的一般性框架,对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区域战略和贸易政策的转变以及工业布局的演变,进行了历史性分析,指出改革开放前后的中国工业布局演变是由区域战略和贸易政策共同作用的结果。
2008年12期 No.178 41-46+55+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4K] [下载次数:7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刘渝琳;郭嘉志;
本文在对C-D模型和标准贸易理论进一步拓展的基础上,从出口、进口过程中经济要素的不同转移方向的分析角度说明了中国初级产品、工业制成品进出口贸易发展对主要贸易伙伴福利水平的影响及作用途径。基于1985~2006年的相关数据进行了经验分析,揭示了中国进出口贸易对不同贸易伙伴福利水平影响的差异性。从静态角度分析,中国进出口贸易对欧美经济体福利水平提升具有显著的拉动作用,而与亚洲近邻则呈现竞争与合作并存的格局,对其福利水平的影响并不明显;从动态的角度分析,中国进出口贸易,尤其是工业制成品的进出口贸易对主要贸易伙伴居民消费水平的作用呈现持续放大的局面。
2008年12期 No.178 47-55+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9K] [下载次数:4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刘正良;刘厚俊;
出口贸易不仅具有拉动经济增长的静态效应,还具有促进技术进步和效率提高的动态外溢效应,但从出口国角度考察出口贸易外溢效应的研究显得相对薄弱,中国数据的计量检验表明,中国出口贸易外溢效应发挥的主体是一般贸易出口,加工贸易的外溢效应则不明显,在欠发达地区,一般贸易出口外溢效应的可能性最高,而在发达地区,加工贸易外溢效应的可能性最高。政策导向应该是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平衡发展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出口,促进加工贸易向一般贸易转化。
2008年12期 No.178 56-61+8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下载次数:5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0 ] - 杨万平;袁晓玲;
本文基于1982~2006年间中国的6类环境污染指标,运用改进的熵值法计算出能够代表我国整体环境污染状况的环境污染指数,通过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研究对外贸易、FDI对我国环境污染的长期动态影响。分析结果显示,FDI和进口贸易有利于我国环境质量的改善,而出口贸易则恶化了我国的环境,"污染避难所"假说在我国得到实证;出口贸易是环境污染加剧的重要变量。
2008年12期 No.178 62-68+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0K] [下载次数:75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4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