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研究


开放战略探索·三十年回顾与展望

  • 坚持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强国之路

    吴雪明;

    人类社会发展史表明,一个民族和国家的进步与兴起无不伴随着对外开放,对外开放是中国建设经济强国的基本国策,坚持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强国之路。本文简要分析了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的对外开放历程,用事实与数据说明了中国开放型经济取得的重大成就及其带来的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实力的显著提升。

    2008年08期 No.174 3-8+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5K]
    [下载次数:3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历史进程与战略取向

    孙立行;

    本文分阶段系统地回顾了过去三十年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历程,充分评价了中国金融业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各个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并指出了进一步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强调了中国金融业只有在改革开放的双轮驱动下,以深化金融改革推进对外开放的方式,才能适应金融全球化的要求。并且指出,只有强化金融创新、金融监管和风险控制,才能应对开放带来的竞争和挑战,不断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2008年08期 No.174 9-1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下载次数:1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财政分权、经济增长与外贸依存度——基于1978~2007年改革开放30年数据的实证分析

    王德祥;李建军;

    本文以我国1978~2007年的数据,运用协整、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研究了我国财政分权、经济增长对外贸依存度的动态影响。研究发现:长期内,财政分权会推进外贸依存度的提高,而短期内财政分权对外贸依存度的作用不显著;以人均GDP衡量的经济增长,在短期内可提高外贸依存度水平,而在长期中却会降低外贸依存度。分析表明,财政分权引致的地方政府为经济增长而产生的对FDI和出口的激励,以及贸易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内需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是财政分权、经济增长和外贸依存度之间动态关系产生的内在逻辑。

    2008年08期 No.174 15-19+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K]
    [下载次数:16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

    高洪民;

    本文以经济和金融全球化为背景,研究了国际金融中心在当代的最新发展趋势和内在生成机理,分析了金融体系极化效应的作用机制及其对金融中心竞争可能产生的重要影响,同时结合中国30年的改革开放历程,研究了中国金融中心的战略道路和三个发展阶段。

    2008年08期 No.174 20-2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6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国际金融

  • 全球流动性过剩传导的典型化事实研究

    潘沁;徐康宁;

    本文采用以计量分析为基础的典型化事实分析方法,对全球流动性过剩的传导从零散事实中提炼典型化事实进行研究。在对全球流动性过剩的事实描述,以及对主要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经济体流动性过剩的"量"的测度基础上,本文选取全球主要经济体,采用实证方法分析了全球流动性过剩传导的典型化事实,反映出全球主要经济体都受到了全球流动性过剩的传导作用。

    2008年08期 No.174 25-29+43+8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6K]
    [下载次数:4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信息、进入模式与金融市场开放的竞争效应

    齐绍洲;

    本文通过不完全竞争短期均衡模型,分析了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外资银行以并购和独资两种模式进入且内资银行采取不同信息披露策略时的竞争效应。本文认为以外资银行进入为标志的金融市场开放可以增强市场的竞争强度,迫使内资银行降低成本、提高技术,从而拓宽借款人的融资渠道并且降低借款人的融资成本,最终通过竞争提高金融市场的资产配置效率。

    2008年08期 No.174 30-3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K]
    [下载次数:2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国际贸易

  • 加工贸易进口、一般贸易进口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个协整和影响机制的经验研究

    赵丽佳;冯中朝;

    为了明确进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本文分别考察了加工贸易进口、一般贸易进口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关系。本文首先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对两个贸易变量进行回归,然后建立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进口与经济增长的长短期均衡关系,最后将人均资本、技术水平、人力资本存量和制度变化分别对加工贸易进口、一般贸易进口进行回归分析,得出进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途径。结论是,加工贸易进口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关系较为紧密,主要是通过影响制度变革促进经济增长,其短期效应较为明显;一般贸易进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发挥较为迟缓,但两者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作用途径是人均资本的提升。

    2008年08期 No.174 37-4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4K]
    [下载次数:15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8 ] |[阅读次数:0 ]

跨国公司与国际投资

  • 贸易投资一体化与研发投入——基于中国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张少军;

    一国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在于创新,而研发活动是创新的重要来源。本文利用面板数据模型,结合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了中国贸易投资一体化对研发投入的影响。本文发现,贸易一体化对研发投入没有影响,投资一体化对研发投入有显著的负作用,基于生产、贸易和投资的全球化对研发投入有抑制作用。此外,本文还发现中国目前的要素密集度和企业规模水平不利于研发投入的增加。

    2008年08期 No.174 44-49+5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4K]
    [下载次数:7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集聚效应、路径依赖和外商投资分布演化——基于江苏省装备制造业跨国公司的考察

    陈健;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向纵深方向发展,跨国公司尤其是那些资本和技术相对比较密集的跨国公司越来越关注其生产活动布局的优化调整。本文从外商直接投资分布的动态演化角度,重点探讨了集聚效应以及路径依赖作用对于其投资布局的影响。以在江苏省内投资的装备制造业外资企业为考察对象的研究发现,外商投资分布总体上呈现出区域集中的趋势,投资聚集效应显著增强,并表现出了明显的行业差异性,同时路径依赖效果也表现出了长期性特点。

    2008年08期 No.174 50-5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K]
    [下载次数:7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工业部门的外溢效应分析——基于分位数回归法

    涂涛涛;

    本文使用分位数回归法重新审视了外资对中国工业部门的技术溢出。分地区的研究表明:只有当内资工业产出处于高分位数,即具备了较高生产规模时,人力资本和市场竞争对技术溢出的正向影响才会显著;内企与外企的技术差距在我国东、中、西部区域均是不利于FDI技术溢出的,并且,随着内资工业产出向高分位数变化,技术差距对技术溢出的负向影响逐渐减弱;在不同地区和分位数位置,开放度和投资环境对FDI溢出的影响呈现出较大差异。

    2008年08期 No.174 56-60+8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7K]
    [下载次数:10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工业部门垂直专业化与国内技术含量的关系研究

    盛斌;马涛;

    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关于垂直专业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计算了中国19个工业部门在1992~2003年期间的国内销售产品和出口贸易的垂直专业化程度。结果发现各行业的两个垂直专业化的平均比率都在1~10%之间,且数值比较接近,绝大多数行业的垂直专业化程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提高。此外,本文还计算了分行业的产品国内技术含量,并通过计量检验考察了它与垂直专业化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工业行业的产品国内技术含量越低,其垂直专业化程度越高。

    2008年08期 No.174 61-67+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4K]
    [下载次数:19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2 ] |[阅读次数:0 ]

区域与国别经济

  • “次贷危机”下美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分析

    邓翔;李雪娇;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是金融监管未能跟上金融创新的步伐,从而导致监管的缺失。美国财政部新近提出的金融监管的核心内容就是创建更加一体化和系统化的监管体制,以适应金融发展的要求。本文分析了美国金融监管改革方案的主要内容,探讨了方案实施的可行性和方案实施的近期、中长期成本和收益,以及值得中国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2008年08期 No.174 68-73+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7K]
    [下载次数:45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5 ] |[阅读次数:0 ]
  • 韩元升值对韩国货币政策与宏观经济的影响

    许少强;张记伟;

    首先,本文利用汇率弹性指数进行的分析表明,亚洲金融危机后韩元的汇率弹性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韩国货币当局对外汇市场的干预倾向于烫平外汇市场的波动性而非抑制韩元的升值。其次,本文利用Girton-Roper(1977)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提高汇率弹性,实现货币升值,不仅可以减缓外汇储备增加的压力,还有利于更为独立的货币政策的实行。再次,本文利用弹性价格货币模型分析表明,韩国实行单独浮动汇率制之后,其宏观经济的稳定性有所提高;韩元升值并没有对其宏观经济造成冲击,反而有助于宏观经济的稳定。

    2008年08期 No.174 74-79+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0K]
    [下载次数:5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智力外流对欧盟新成员国人力资本的影响——基于波兰的经验研究

    杨希燕;

    伴随全球化的深入,"智力外流"引发的问题受到越来越多国际组织、政府和学者的重视。本文根据最新的区分教育水平的多国移民面板数据,以波兰为例,考察了欧盟新成员国这一特定国家组的智力外流经验数据,研究了其对母国长期人力资本存量的影响。本文采用反事实假定测验法,模拟了波兰的智力外流对其人力资本的影响。结论是:欧盟新成员国的智力外流问题突出;就波兰智力外流而言,在上世纪90年代,对外净流失的高教育移民上升了66.9%,从而导致母国高教育劳动力比率有了0.3%的下降,对母国的长期人力资本存量形成了负向冲击。

    2008年08期 No.174 80-8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6K]
    [下载次数:3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