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研究


开放战略探索·三十年回顾与展望

  • 要素集聚与对外开放新阶段的主题

    张幼文;

    本文提出经济全球化的本质特征是要素的国际流动,是高级易流动要素向低级不易流动要素集聚,中国30年开放战略的成功在于抓住了这一特征实现了要素集聚。随着国力的增强,中国的开放环境发生了变化,科学发展观要求提升开放水平,作为负责任大国要积极回应国际社会的关切,互利共赢要求开放战略作出调整。在开放新阶段止,要素集聚的核心在于以自主创新培育高级要素,以改革和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优化要素配置,突破资源能源要素瓶颈,维护中国发展的优势与核心要素。

    2008年04期 No.170 3-8+60+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9K]
    [下载次数:6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中国的对外开放与国际影响力:一种互动相关性分析

    刘杰;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是以对外开放为首要前提之一的,30年的对外开放不仅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的经济实力,也客观上决定了中国在国际经济和政治事务中影响力的不断增强,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然而仅仅关注这一事实是不够的,对外开放与国际影响力之间的互动相关性或许是更加值得探讨的根源所在,这是阐释中国成长模式内在逻辑的重要切入点。

    2008年04期 No.170 9-1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6K]
    [下载次数:3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加入WTO以来国外对华反倾销特点、原因及对策研究

    林珏;

    加入WTO以来中国对外贸易规模迅速扩大,三年突破万亿美元大关,2007年又突破2万亿美元。中国对外贸易额的增大,既显示出中国对外开放度的不断增大,也带来中国与他国贸易摩擦的增多,主要表现为国外对华产品的反倾销诉讼逐年增多。国外对华反倾销上升的主要原因何在,其特点如何,中国企业又该如何应对,本文时此进行了研究。

    2008年04期 No.170 14-20+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8K]
    [下载次数:13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国际金融

  • 汇率调整无效力问题的微观与宏观研究范式评析——关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汇率理论研究的变迁原因与发展特征分析

    王根蓓;

    由"购买力平价悖论"、"汇率不相关悖论"以及"汇率不完全转移"现象所代表的汇率调整无效力问题,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经济学界最为关注的问题。经济学家应用静态局部均衡分析与动态一般均衡分析对这一问题的发生机制与实践影响进行了理论与经验的解释,这些研究重塑与发展了现代汇率理论。本文的目的在于评价这些汇率理论的变迁原因与发展特征,即在阐明传统汇率理论的现实挑战——西方经济在微观-产业层次与宏观-国际层次上遭遇的汇率调整无效力的典型事实的基础上,论述与评价经济学家运用静态局部均衡分析与动态一般均衡分析在解决汇率调整无效力问题的过程中取得的标志性的方法论贡献。

    2008年04期 No.170 21-2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4K]
    [下载次数:4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中国输出通货膨胀吗——基于贸易数据的实证检验

    张会清;王剑;

    近年来中国的物价水平上涨较快,少数国家认为中国的出口扩张正在对外输出通货膨胀,引发全球性的通胀压力。针对这种言论指责,本文基于详实的数据资料,对中国的出口增长与进口国通胀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中国的出口扩张不仅没有输出通胀,反而是稳定全球价格的重要力量。最后,对全球通胀的影响因素作了进一步的计量分析,发现进口国自身的宽松货币政策和国际市场中能源、原材料及运输价格的上涨才是全球通胀之源。

    2008年04期 No.170 27-32+8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0K]
    [下载次数:3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国际贸易

  • 对外贸易与区域技术进步差异

    倪海青;张岩贵;

    本文首先利用数据包络技术(DEA)测度了1994~2005年期间中国29个省区以及与中国有贸易往来的37个国家和地区的技术进步指数,然后利用此指数对贸易影响技术进步的理论假设进行了经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对外贸易的确通过多种机制对中国各区域的技术进步产生了重要影响;东部地区的贸易引致技术进步的作用最大,中部次之,而西部地区的贸易对技术进步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且作用机制表现出较强的区域差异性。另外,本文还发现技术进步的路径依赖是造成区域技术进步差异的重要原因。

    2008年04期 No.170 33-38+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8K]
    [下载次数:3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水平和垂直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研究:基于国家特征的视角

    石静;王鹏;

    Greenaway和Milner细分法很好地刻画了水平和垂直产业内贸易,是评判一国或地区国际分工地位的重要指标。通过梳理产业内贸易理论和研究文献,本文针对我国水平产业内贸易和垂直产业内贸易提出了8个假设命题,并利用2001~2005年面板数据进行计量分析。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人均收入差异、工业发展水平、国际直接投资和东亚生产体系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2008年04期 No.170 39-4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8K]
    [下载次数:7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0 ]
  • WTO服务贸易紧急保障措施谈判问题评析

    王超;

    紧急保障措施问题是WTO服务贸易谈判的主要议题之一,但自1995年GATS规则工作组成立至今,这一问题仍然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成果。目前谈判争议的焦点仍然是其必要性与可行性,但也涉及到了其模式和构建的一些具体问题。造成谈判僵局的原因有很多,更深层的是成员方对在服务贸易领域实施保障措施的一些担忧。本文在回顾谈判历史及其最新进展的基础上,分析了这些原因和担忧,并对其模式和具体构建的关键问题进行了评论。

    2008年04期 No.170 44-49+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4K]
    [下载次数:3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跨国公司与国际投资

  • 国际服务外包、技术外溢与承接国的技术进步

    喻美辞;

    本文构建了一个包括三个部门的开放经济增长模型,考察了国际服务外包的技术外溢对承接国技术进步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服务外包产生的技术外溢对承接国的技术进步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但是技术外溢效应的大小要受到承接国的贸易开放程度、人力资本存量水平和国内外技术差距等因素的制约。承接国的贸易开放程度越高、人力资本存量越多,国际服务外包的技术外溢效应越大。在具有一定的技术吸收能力的基础上,当承接国与外包国的技术差距水平保持在一个适度的范围内时,承接国际服务外包能够获得较大的技术外溢效应。本文的分析结论对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具有重要启示。

    2008年04期 No.170 50-55+6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1K]
    [下载次数:23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5 ] |[阅读次数:0 ]
  • 国际间技术溢出对我国自主创新的动态效应分析——兼论人力资本的消化吸收

    李平;张庆昌;

    基于变参数的状态空间模型,本文分析了不同研发资本及人力资本对中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动态效应,并运用中国1985~2006年的数据对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主要依靠本国研发投入;FDI溢出的国外研发时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起到促进作用,并有上升趋势。进口贸易和国外专利申请却对我国的自主创新起到阻碍作用,但这种阻障作用近年来有所缓和;人力资本尚未跨越FDI溢出渠道所需东道国知识水平能达到的最低"门槛"。

    2008年04期 No.170 56-60+8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0K]
    [下载次数:8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4 ] |[阅读次数:0 ]
  • OFDI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基于灰关联的分析

    王英;刘思峰;

    文章根据2003~2006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行业结构和国内产业结构的数据,通过计算灰色绝对关联度、灰色相对关联度和灰色综合关联度,分析了对外直接投资对于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业结构与国内产业结构密切相关,OFDI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其中对于采矿业和制造业的投资对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有着更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2008年04期 No.170 61-65+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0K]
    [下载次数:17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4 ] |[阅读次数:0 ]

区域与国别经济

  • 论中韩FTA

    刘昌黎;

    自2005年,中韩对FTA开始了共同研究,两国的态度都很积极。中韩政治友好关系和经贸合作关系的顺利发展,以及两国对双边自由贸易的积极姿态,为中韩FTA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韩FTA对发展中韩友好关系,推动中韩经济合作,以及推动东北亚、东亚经济一体化都有重要意义。由于中韩贸易不均衡,中韩两国都存在自由化敏感的领域,加之韩国在有关方面的忧虑,中韩FTA也面临一些具体的困难。为此,中韩两国要共同采取向前看的积极姿态,相互理解,相互让步,循序渐进,妥善解决谈判中的具体困难。

    2008年04期 No.170 66-7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0K]
    [下载次数:23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4 ] |[阅读次数:0 ]
  • 东亚的产业分工体系及其结构性不平衡

    陈建安;

    本文首先考察东亚区域内贸易及经济增长不稳定的几种表现,并对区域内以垂直产业内分工为主要特征的分工体系、以对中间品及部分资本品的"交叉需求"为基础的贸易结构作了分析;其次研究由区域内直接投资所形成的区域生产网络,指出由于处在区域垂直产业内分工底部的发展中经济体承受结构调整的能力有限、处在上游的经济体的生产(需求)对处在下游的经济体的波及效应不大、区域外对东亚所生产的最终消费品缺乏足够的有效需求,所以东亚区域生产网络及垂直产业内分工的稳定性较差,结构性不平衡难以纠正;最后着重研究东亚各经济体如何通过战略调整来加强区域垂直产业内分工的稳定性,并提出今后调整的基本方向。

    2008年04期 No.170 72-79+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6K]
    [下载次数:6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0 ]
  • 美国纺织服装区域性生产网络与中美纺织品协议的效应评估

    陆圣;

    为了应对全球化的挑战,美国与周边的墨西哥和加勒比海地区(CBI)国家合作,形成了一条以纵向一体化为核心的区域性纺织服装生产网络(regional production network,RPN)。由于RPN合作国家是美国纺织产业重要的出口市场,因此后者在该网络中具有既得利益。美国政府进而签订的《中芙纺织品协议》(以下简称"协议")旨在抑制后配额时代中国输美服装类产品对该RPN的冲击。本文就"协议"的实施对相关贸易流量的影响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协议"已经对中国输美服装类产品产生贸易破坏效应,而墨西哥和CBI国家对美国的服装出口则从中受益。然而,研究并未显示"协议"的实施有助于美国增加纱线、面料等纺织类产品向RPN合作国家的出口,因而"协议"对美国纺织产业的实际保护效应有必要予以反思。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2008年"协议"到期后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调整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008年04期 No.170 80-8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3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