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研究


  • 产品内国际分工及其三维分析

    金芳;

    对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分析研究,是认识当代国际生产体系结构变动及其特征的重要切入口。本文试图突破以往从贸易、投资或管理理论单一视角予以分析的传统范式,尝试运用空间区位、所有权、交易机制三维框架,分析当代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形成机理,以期获得对这一当代新国际分工样式的深入认识。

    2006年06期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8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4 ] |[阅读次数:0 ]
  • 发展中国家区域一体化的路径选择

    聂元贞;

    在特定条件下,区域经济一体化不仅存在着“正”福利效应而且存在着“负”福利效应。因此,从尽可能获取“正”福利效应的目标出发,发展中国家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不仅要从区位布局、经济结构关系和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合理选择成员伙伴,而且科学合理地选择一体化的进程模式、最优对外保护壁垒和达到一体化目标的手段与管理制度也十分必要。

    2006年06期 10-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5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建立CAFTA对于中国-东盟贸易产生的效应

    王道俊;

    中国与东盟经济合作日益深化,CAFTA建立是这种关系的又一个升华。本文首先简单回顾了CAFTA建立的历程,然后从中国对东盟进出口贸易角度分析了自由贸易区建立将对中国对外经济产生的影响。并且指出,中国与东盟出口结构具有较强互补性,中国出口结构需要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倾斜,因为一方面中国某些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在世界市场份额上有较大比重,具有竞争优势;另一方面,从长期来看,中国也需要出口结构的升级,以带动产业结构的升级。

    2006年06期 16-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1K]
    [下载次数:5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0 ]
  • 美国实施反倾销贸易政策的动因与绩效分析

    黄建康;孙文远;

    本文通过对美国反倾销贸易保护活动特征的分析,探讨了美国实施反倾销贸易保护政策的动因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强度,并对其经济效应进行了分析。本文研究表明,反倾销贸易保护措施的实施往往受到利益集团的牵制,对一国整体福利来说并不一定有利。因此,在全球竞争中,为提高贸易效率,各国应建立更加开放的贸易体制。

    2006年06期 22-2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4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贸易影响的动态分析

    张鹏;李荣林;

    国际贸易理论认为,国际投资有可能替代投资国对东道国的贸易,也有可能促进双边贸易的发展。本文使用1984~2004年中国与14个主要投资经济体的贸易和投资数据,发现改革开放以来各投资经济体对华投资促进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增长,但是投资与双边贸易的关系发生了动态变化。1992年以前投资对贸易的促进作用非常明显,1992~1998年投资的边际贸易倾向迅速减弱,1999年后进一步降低。除了中国前5大投资经济体以外,1999年以后其他投资经济体的对华投资出现了明显的贸易替代作用。

    2006年06期 28-33+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下载次数:9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9 ] |[阅读次数:0 ]
  • 对外资进入后我国零售业发展安全问题的探讨

    王俊;

    产业安全问题是在针对国外资本进入东道国后,对东道国重要产业发展产生了抑制作用的情况下提出的。跨国零售企业进入后,影响到我国零售业的市场结构、产业控制力和产业竞争力,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说明了外资进入后使我国零售业的发展安全受到了威胁。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建立适当集中的市场结构,以稳定和进一步提升市场占有率为核心提高产业控制力,以优化零售业人力资源、技术资源为核心提高产业竞争力等方面的对策。

    2006年06期 3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4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测度

    秦臻;倪艳;

    航空航天器制造业是我国的战略性高技术产业,研究我国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使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市场占有率指数、进出口价格比、劳动生产率、利润指标等分析了中国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指出了我国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目前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增强我国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2006年06期 39-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4K]
    [下载次数:7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6 ] |[阅读次数:0 ]
  • 我国商业银行开放程度及评价指标体系

    王伟;

    本文将采用定性和定量两种分析方法来系统研究商业银行对外开放,界定商业银行开放和开放的程度,提出反映商业银行开放程度的级别划分方法,建立商业银行开放程度指标体系框架和评价方法。通过分析我国最新商业银行的资料和数据,对我国商业银行开放程度进行了初步判断和评价。

    2006年06期 4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下载次数:3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金融发展与国际贸易的动态演进分析——基于中国的经验数据

    沈能;

    文章在对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金融发展与国际贸易的内在关联机制,并采用Geweke分解检验和协整分析方法,就金融发展与国际贸易的因果关系以及动态演进进行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金融发展与国际贸易在长期中存在均衡关系。无论从长期还是短期上看,我国金融规模与国际贸易正相关,且两者之间具有双向因果关系。从反馈份额看,更多表现在金融规模对国际贸易的因果关系,但金融效率与国际贸易负相关且不存在任何因果关联。

    2006年06期 5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23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6 ] |[阅读次数:0 ]
  • 全球大宗商品供求价格弹性分析

    滕泰;羿伟强;赵虹;杨东华;

    近两年来,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了巨大波动。以石油、铜、铁矿石为代表的大宗原材料商品价格连续上涨,另一类大宗产品,如钢铁、水泥、汽车、房地产等却在不同阶段出现了周期性的价格大幅波动。通过对于上述商品供求价格弹性的研究,我们发现第一类产品的供求价格弹性都比较小,但需求弹性要大于供给弹性;钢铁、水泥的需求价格弹性比较小,但供给价格弹性比较大,供给价格弹性大于需求价格弹性。而汽车、房地产的需求、供给价格弹性都比较大,同时需求弹性大于供给弹性。正是由于各类产品弹性特征,导致了上述商品的价格会因为供求关系的较小幅度的变化而产生大幅度波动。并且,钢铁、水泥、汽车、房地产等商品由于自身弹性特征,往往会引起生产和价格周期性波动,不利于整个行业和宏观经济的发展。通过实证分析,我们提出需要通过制度、政策安排,建立上述大宗商品的价格研判与稳定机制。

    2006年06期 59-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下载次数:2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国际专业化指标的中国对外贸易比较优势研究

    程新章;

    国际专业化指标是衡量一个国家对外贸易比较优势的工具之一。本文通过计算1992年到2004年中国对外贸易不同类型产品的国际专业化指标,发现中国对外贸易比较优势主要来源于杂项制品领域。到2004年,在中国对外贸易的工业制成品领域中,除化学成品及有关产品处于比较劣势外,其他工业制成品都处于比较优势。然而这种优势是建立在加工贸易和外商投资企业基础之上的。

    2006年06期 65-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K]
    [下载次数:5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对我国电子类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分析——中日、中美、中韩的国别比较分析

    王恬;

    近年来,我国电子类产品的进出口数值都很大,且出口值大于进口值。电子类产品属于人力资本密集型或技术密集型产品,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在此类产品上具有竞争优势?本文对1990年至2003年中日、中美、中韩之间电子类产品(SITC#76类)的进出口贸易数据进行整理计算,得出相应的GL指数和TSC系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在该类产品上的产业内贸易状况和竞争力水平。分析的结果是,我国与三国之间电子类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是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由加工贸易带动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并且我国在该类产品上并不具有竞争优势。

    2006年06期 7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1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0 ]
  • 外商直接投资的环境效应——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沙文兵;石涛;

    改革开放以来,规模持续扩大的外商直接投资在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同时,也给我国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利用我国30个省(市、区)、1999~2004年度的面板数据,构建了一个经济计量模型,对外商直接投资的环境效应进行测度。计量结果显示,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生态环境具有显著的负面效应:就全国总体情况而言,三资工业企业总资产每增加1%,工业废气排放量增加0.358%。进一步对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的研究表明,与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的区域分布特征相一致,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生态环境的负面效应也呈现出明显的东高西低的梯度特征。文章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2006年06期 76-8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4K]
    [下载次数:34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91 ] |[阅读次数:0 ]
  • 外资企业、港澳台企业与内资企业的进入偏好与产业集聚——基于进入选择的实证研究

    罗雨泽;罗来军;

    本文对外资企业、港澳台企业及内资企业的进入选择进行了实证研究,比较了这三类企业进入选择偏好,发现GDP和制造业基础对它们进入的影响是相似的,都表现出正向关系。但工资水平和累计基础建设投资的影响却不同,本文也对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2006年06期 82-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4K]
    [下载次数:4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