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研究


  • 敬告作者

    <正>蒙广大作者和各方专家的赐稿和支持,本刊所载的文章始终保持了较高的学术水准,本刊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和《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均保持了较前的排名。在此谨向各位作者朋友致以深深谢意!

    2006年02期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经济的“富贵病”:“外汇储备边多症”

    周宇;

    2005年,世界银行在其《全球发展金融》报告中指出了发展中国家过度持有外汇储备的危害。这一问题的提出对我国外汇储备政策敲响了警钟。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外汇储备过度增加的负面效应正在逐步显露出来,因此,尽快扭转这一状况已成为我国政府必须面对的重要挑战之

    2006年02期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6K]
    [下载次数: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人民币升值对国际收支调节的有效性分析——兼谈货币主义汇率调节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

    胡智;邱念坤;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汇率水平调整对国际收支调节的历史数据、我国进出口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以及我国目前的国际收支结构,认为仅靠汇率水平的调整可能不能够有效地对我国目前的国际收支顺差做出调节。在此基础上,笔者收集了1985-2004年的相关数据,对国际收支调节的另外一个重要理论——货币主义理论,进行了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发现,我国外汇储备与国内信贷之间存在协整关系,系数为-3.613,说明我们可以尝试通过对国内信贷数额的调整来对我国国际收支进行调节。

    2006年02期 10-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9K]
    [下载次数:16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全球化视角下的中欧贸易争端解析

    李刚;

    欧盟已经并将继续成为对华贸易摩擦的重要发起国,中欧双方在争端中考虑的第一影响变量就是经济全球化。全球化使争端同时具有了不可避免性和可协调性,并为其提供了动态变化机制,进而使其成为一场欧盟有可能占主动的完全信息动态博弈。近期的纺织品贸易摩擦正是一个明证:对华设限就等于对欧盟自己设限。中国在博弈中必须积极应对,并力争促成被动向主动地位的转变。我们在短期内要尽快建立成熟的争端应对机制,长期则要逐步促成比较优势的全球实现和动态升级。

    2006年02期 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9K]
    [下载次数:6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区域经济一体化条件下福利支出对财政政策绩效的影响

    刘澄;杨成义;纪纯;

    本丈以欧盟为例,对区域经济一体化条件下高福利支出对财政政策绩效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对日益融入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中国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文章选择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EMU)中5个代表性国家德国、法国、荷兰、比利时、西班牙,对其进行了区域经济一体化条件下国家财政政策绩效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福利支出较高的德国、法国、荷兰3国的财政政策失效,福利支出较低的西班牙、比利时两国的财政政策有效。文章认为:在区域经济一体化条件下,税收竞争和资本的自由流动不断加剧,而福利刚性的存在导致福利史出过高的国家在税收竞争中处于劣势, 从而造成国家财政政策失效、经济利益受损。

    2006年02期 2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1K]
    [下载次数:4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对美国汇率政策制定权力归属的分析

    陈荣安;

    美国汇率政策决定权由谁掌握,在探索与预测美元汇率变动方面至关重要。本文从历史与政治的角度,分析了美国汇率政策制定权的演变,美国国会、联储、财政部相继掌握汇率制定权。今天的财政部在美国国际经济政策的制定中,有巨大的影响力。但国会依据宪法权力保持对财政部的监督,并最终控制着美国的汇率政策的制定。

    2006年02期 30-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1K]
    [下载次数:3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弹性汇率制度下的国际资本流动调控策略

    张纯威;

    将资本因素引入供给函数,考虑到外汇市场微观结构,可以构建一个弹性汇率制度和资本有限流动下的宏观经济模型。模型分析显示:放松投资性资本管制会增大国际收支逆差和国内商品市场超额供给的矫正难度,放松投机性资本管制会增大外部失衡的矫正难度;弹性汇率制下, 利率平价机制作用使国际市场利率变化的经济冲击随资本管制降低而增强,更易发生汇率超调。由此引申的政策建议是:资本项目开放更加审慎,适时进行外汇干预,保持国内外利率的动态一致。

    2006年02期 3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9K]
    [下载次数:5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我国对外贸易中的知识产权摩擦及对策

    吴秀贞;全毅;

    随着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西方国家纷纷制定知识产权发展战略,把知识产权作为国际贸易竞争的主要手段和实施贸易保护的重要工具。相对而言,我国对外贸易在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知识产权问题却越来越突出,成为国外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介绍了近几年我国知识产权纠纷的典型案例,分析了我国外贸中知识产权纠纷的特点,最后从企业和政府两个层面提出了应对知识产权纠纷的对策。

    2006年02期 4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0K]
    [下载次数:19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1 ] |[阅读次数:0 ]
  • 世界原油价格上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

    何念如;朱闰龙;

    2004年以来的油价持续上涨给中国宏观经济的近期走势增添了新的不确定因素。本文在分析油价对经济的影响机制的基础上,实证考察了在当前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对进口石油的需求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油价不断攀升对中国宏观经济各个层面的影响。

    2006年02期 47-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0K]
    [下载次数:16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3 ] |[阅读次数:0 ]
  • 入世前后中国制成品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对比分析

    周延;杜运苏;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制成品贸易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然而,制成品产业内贸易指数从中国入世以后开始出现下降趋势,主要是由于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机械与运输设备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下降所引起的。本文在国际贸易标准类的基础上,从制成品产业内贸易指数在中国入世前后的发展变化入手,对两个阶段的产业内贸易发展进行了分产业和增长贡献的对比分析,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2006年02期 5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6K]
    [下载次数:4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中国蔬菜出口日本的增长效应分析

    李常君;

    本文采用恒定市场份额分析方法对十几年来中国向日本出口蔬菜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竞争力是中国向日本出口蔬菜持续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但是近几年竞争效应在逐渐减弱。进口国的需求效应对出口的增长也有较大作用,应根据进口市场的需求状况安排出口产品结构。结构效应由对出口的阻碍作用逐渐转变为促进作用,但是作用很小。

    2006年02期 59-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7K]
    [下载次数:5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0 ]
  • 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的演进与动因分析——以京沪两地设立的研发中心为例

    魏龙;张娟;

    跨国公司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纷纷加大在华R&D投资,并高度集中于北京、上海地区。本文以跨国公司在京沪两地设立的研发机构为样本,结合其在华R&D投资的演进特征, 初步建立了分析跨国公司在华进行R&D投资的供求动力模型,认为跨国公司的R&D投资取决于投资方OIS优势与东道国REP平台相匹配的程度,并且与其研发投资的战略发展阶段的演进紧密相随。

    2006年02期 65-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1K]
    [下载次数:9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大陆台商投资环境比较分析

    段小梅;

    本文以“台湾区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2000-2004年的《中国大陆地区投资环境与风险调查》报告和世界银行及大陆各省市公布的投资环境调查报告为据,对台商在大陆投资的区域环境进行分析。指出台商对大陆投资的区域偏好,已出现新特点。台商在华南地区的投资已趋饱和, 投资意愿下降;对华东地区投资环境的满意度虽较高,但更青睐中心城市周边的二级城市;部分内陆地区的中心城市日渐受到台商关注:华北地区将是吸引台资的后起之秀。

    2006年02期 7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2K]
    [下载次数:6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区域生产网络:东亚经济体的新分工形式

    陈勇;

    “雁行模式”已经不能描述东亚生产分工的特点,取而代之的是区域生产网络。本文从区域生产网络概念切入,进而从贸易角度对东亚区域生产网络进行实证研究,并对东亚各经济体在工业领域的相互依赖性作了分析。

    2006年02期 82-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4K]
    [下载次数:9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6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