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研究


  • 邓小平世界战略思想浅析

    黄爱民

    <正>邓小平的世界战略思想与它的国内战略思想紧密联系、辩证统一,构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体部分.我们在学习《邓小平文选》第3卷时,必须在把握他的国内战略思想的同时,把握他的世界战略思想.邓小平世界战略思想概括起来有下述几个要点:对世界大势的新论断邓小平对世界大势的分析,和他对国内形势的分析一样,不是从本本出发,而是从实际出发,把注意力集中在变化了的新情况上,坚持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原则,展开新的理论思维,做出超越前人和众人的新判断.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对世界大势的判断一直是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这个观点.那时“山、散、洞”的备战布局和“准备打仗”的决策,都是从这个判断做出的.

    1994年02期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5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后冷战时代世界经济走向

    杨思正

    <正>90年代开始,结束了东西方在政治、军事和意识形态上长达四十余年的对抗,世界政治经济格局进入后冷战时代.但是如何概括后冷战时代的特征,还须等待历史的进展.因为冷战结束后世界经济出现的一些情况,一时难以判断其走向,某些可能只是过渡性现象,某些可能是今后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向,本文试图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或有助于认识后冷战时代世界经济的特征.后冷战时代的来临,远比人们预料的要快.柏林墙拆毁后,加速了东欧旧体制的崩溃,随着1991年底叶利钦替代戈尔巴乔夫上台,苏联瓦解,建立了松散的包括前十一个加盟共和国的独联体,俄罗斯走上了西方体制的道路.由于体制的变更并未经过一定时期的酝酿和培育,匆促地采纳西方市场经济措施,经济秩序便出现严重紊乱.无论是东欧各国和前苏联,经济都处于十分艰难的状况,生产剧降,物价飞涨.根据联合国资料,1990—1992年,前苏联和东欧的经济增长分别为-5%、-16%、-16.7%,这是除了战争年代以外在历史上罕见的经济衰落现象.这对世界经济发展起了消极作用.

    1994年02期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世界经济主要增长极及其发展新特点

    顾卫平

    <正>20世纪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 世界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从经济角度看,各国进入了更加激烈的竟争状态,新技术革命作为第四次产业革命最主要产内容和先导,正促使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产生巨大质变.随着信息经济的崛起,世界各国“围墙下沉”,产业重组、生产力国际化,成为越来越普遍的现象.从政治角度看,20世纪末叶发生了以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为主要内容的国际形势大变动,社会主义遭受了严重挫折.这些都对新的经济、政治、社会格局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意图通过对世界经济近期的若干动态介绍,为读者提供一个中观与宏观相结合的信息窗口,以助于对变化发展中的世界展开更加深入的研究.

    1994年02期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9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亚太在世界经济增长中的地位及其发展特点

    张幼文

    <正>世界经济中心向亚太地区转移已为人们所公认.1994年亚太经济增长的态势及其将在整个世界经济中承担何种角色,仍然是世界经济研究中的一个热门话题.在1993年发生的世界经济各种重大事件中,11月中旬在美国西雅图召开的亚太经济合作首脑会议无疑预示了跨入新的一年后的发展动向,并将在今后较长时期中产生影响.一、增长中心和吸引中心尽管把日本包括在内的亚太与北美、西欧构成了世界经济的“三足”,但亚太地区被看作世界经济新的中心,并不是就其经济规模而言的.长期以来,亚太经济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并将继续保持这种速度,从而在整个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因此,所谓中心即是作为世界经济中的增长中心而言的.由于这种增长态势及增长潜力,欧美资本加速流入这一地区,与该地区的投资贸易关系日益增强.所以这一中心也是世界经济的吸引中心.在增长中心和吸引中心的作用下,世界经济的重心逐步东移,这就是当今世界经济正在发生的过程.

    1994年02期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0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独联体各国经济联系的困扰和前景预测

    郜红华

    <正>苏联解体后,原先把各个加盟共和国联成整体的经济纽带断裂,重新恢复需要时间,需要独联体各国,特别是俄罗斯坚持不懈的努力.近年来,尽管独联体首脑召开了多次会议,但由于俄罗斯的对外经济改革选择方向不明朗,实际行动不是有利于保持独联体的统一经济空间,因此原先的经济贸易联系不仅没有恢复和发展,反而进一步被破坏,从而使独联体各国的经济无一例外地受到严重打击.一、独联体各国的经济状况苏联解体后,从地缘政治角度来看,目前已出现了新的政治结构划分,其中包括三个主要组成部分:第一,俄罗斯.以其所拥有的资源、人口、经济潜力、政治影响和军事力量而言,依然在世界舞台上占有大国的地位.第二,乌克兰、白俄罗斯以及外高加索各国.它们拥有比较强大的政治经济乃至战略军事力量,虽然与俄罗斯保持一定的政治经济联系,但相当注意保持自主立场,反对独联体内部的经济关系过度集权化.第三,哈萨克斯坦与其余中亚四国.这一地区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成为原苏联的农工基地和战略要地.在独联体形成过程中,以哈萨克斯坦为首的中亚五国曾起到过相当重要的枢纽作用,为此,这些国家一般希望加强独联体内部的协调

    1994年02期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国际投资:实践的演变与理论的发展

    徐明棋

    <正>70年代之前,当国际直接投资尚未成为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形式时,西方国际资本流动的理论主要以古典理论为主.古典理论以传统的比较利益原则来解释国际资本流动,认为导致资本国际流动的原因与导致商品的国际流动原因是一样的.该理论认为,比较利益决定国际分工,自然禀赋和制度上的差异决定着资本积累率,这两者的结合又决定进出口贸易的顺差和逆差,并引起国际资本流动后来,以国际收支为分析出发点的资本流量理论、资本存量理论及货币分析法则从利率、资本流动的存量规模和一国的货币供应等不同的角度对古典资本流动理论作了补充.70年代后,随着国际直接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作用的不断增强,以国际直接投资为主要分析对象的国际投资理论使成为主要的国际资本流动理论.20年来,国际投资理论经历了三个主要发展阶段,每个阶段的理论发展教都与国际投资的实践演变和国际金融环境的变化有着直接的联系.本文将在分析国际投资实践与理论发展关系的同时,拟对西方70年代以来有影响的国际投资理论.

    1994年02期 21-25+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9k]
    [下载次数:4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与货币政策工具

    冯晓冰

    <正>中央银行是现代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最重要设施之一,稳定货币与调节经济波动是中央银行的基本任务.西方的经验证明,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是其有效实现其功能的根本条件,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对我国一方面是基本适用的,另一方面又因存在着某些客观条件上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其它多种货币改革工具也是颇有启示的.

    1994年02期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日本经济衰退的内外因素分析

    傅钧文

    <正>一、1993年:最坏纪录迭出的一年在1993年里,日本经济接二连三地爆出令人震惊的战后最新纪录.纪录之一,企业的设备投资额连续三年低于上一年.纪录之二,企业业绩恶化,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统计显示,企业收益比1990年度减少30%以上.纪录之三,金融机构的死账,坏账已达40亿日元,这在国际金融界也属罕见.纪录之四,消费萎缩,全国百货店营业额连续21个月下跌.纪录之五,日元与美元汇率升至1美元兑100.4日元的新高点.然而,最大的纪录可能莫过于经济衰退的时间长度.本次经济衰退已进入第34个月,这不仅大大超过战后平均15个月的衰退期,而且从目前的状况来看,极有可能超过第二次石油危机后创下的36个月的衰退期的纪录.更严重的还在于1993年度的实际增长率和名义增长率都有可能出现负增长.日本曾在1974年有过实际增长率负数的经历,但名义增长率出现负数将是战

    1994年02期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俄罗斯1993年的经济形势及展望

    王世才

    <正>一、俄罗斯1993年的经济形势俄罗斯1992年国民总产值下降20%,1993年国民总产值下降13%,比1992年的下降速度略有减缓.但俄罗斯经济仍然是负增长,继续向谷底滑行.1994年工业总产值比1992年减少15%.减产最严重的是化学工业、石油开采业、石油加工业,木材加工业,建筑材料工业和轻工业等部门.其中石油总开采量为3.32亿吨,比1992年减少13%;煤总开采量为2.98亿吨,比1992年减少11%;天然气总开采量为6120亿立方米,比1992年减少4%;发电总量为8870亿千瓦时,比1992年减少9%;钢产量全年减少10%;铁产量减少10%.机器制造业产品产量比1992年有所下降.其中,拖拉机年产量将减少27%,内燃机车年产量减少24%,电力机车年产量减少73%,货运车厢减少55%;载重汽车减少8%.化工产品的产量进一步下

    1994年02期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中国经济实力综合评价研究

    马崇明

    <正>近年来,国际组织,专家学者采用国民生产总值(简称GNP)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对我国经济实力作出了综合评价.由于所采用的计算方法的差异,竟导致了对我国经济实力的两种截然相反的结论.一种是利用汇率法(又称世界银行图表集法)将各国以不同货币换的GNP转化为国际通用的一种货币.譬如美元,假如我国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为5.57:1要将人民币换成美元,只需除除以5.57即可.另一种近年来一些研究机构、专家学者利用购买力平价方法(又称国际比较方法简称ICP),将各对比国的货币在各自国内的购买力之比价作为各为货币的换算因子,再用一种共同的货币(通常是美元)单位结算和比较各国CNP的方法,所谓购买力平价是指两个或两上个以上国家货币在货币买力相等时的比率.如购买同等质与量的某种商品(如一双质量相同的球鞋),在中国用100人民币,在美国用40美元,那么在这种商品上,人民币对美元的购买力平价是2.5:1.同样,如果购买同等质量的一批商品和劳务,在中国用了8万元人民币,在美国用了5万美

    1994年02期 37-39+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试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及措施

    谢康

    <正>为什么中国企业要到国外去开公司进行直接投资呢?这是创办中国海外企业的决策者们必须要回答的问题.首先,决策者们必须认识到对外直接投资一定会给投资国带来巨大的收益,但同时也不能忘记对外直接投资也会带来负面影响.只有在认真考虑了以上正面和负面的影响后,方能在对外直接投资方面作出正确决策.为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最优的淘汰和市场配置、最好的生产和管理技术及最佳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动因主要以获得市场、出口、资源和技术为目标、中国海外企业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目标相一致,只是更具有中国自己的特色.本文试就我国对外投资的动因及做法作一探讨.

    1994年02期 4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0k]
    [下载次数:3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简析上海金融业参与房地产市场的购买力培育

    赵基坚,浦永熙

    <正>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务交互渗溶的历史在欧美有久远的渊源,房地产的抵押贷款便是一项重要业务. 1915年英国就制定了《房租和住房抵押贷款限制法》,这是较早做房地产抵押贷款法规.美国的房地产金融业务则起步于30年代,发展至今已相当普遍和发达.在美国,居民只要符合下述条件便可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买房:申请人须拥有交付首期的20%~30%的现金能力,工作资历满二年,全家每月固定收入超过每月买房分期付款的4倍.这种房产金融的质量是很高的,购房贷款可贷到总价的70~90%,贷款年很长达30年,利率一般在6%~9%之间.目前,美国从事这种房地产金融业务的机构繁多,且资金雄厚.如抵押银行、联邦土地银行、储蓄和放款协会、各类商业银行的房地产抵押贷款等等,其金额已高达二万亿美元.在亚洲,香港金融业的发达程度举世瞩目.香港金融业在参与房地产市场方面尽管起步较晚,然而发展速度却十分惊人.香港的首期“按揭”(即房地产

    1994年02期 45-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北约的东进战略和欧洲的安全问题

    邹传锋

    <正>1994年1月9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开始了上台执政后的首次欧洲之行,他第一站是布鲁塞尔,出席北约首脑会议.为期两天的北约首脑会议的最主要成果,就是通过了由美国原国防部长阿斯平于去年10月在德国召开的北约国际部长会议上提出的“和平伙伴关系”计划.该计划宗旨是吸引前华约集团国家欧洲安全与防务方面与北约盟国进行合作,以建立“冷战后欧洲安全体系”.克林顿前往布拉格,会见波兰、匈牙利和捷克领导人,说服他们接受和参加这一“和平伙伴关系”.最后,克林顿到莫斯科安抚叶利钦,让俄国放心该计划不是针对它的,并希望俄国也加人“和平伙伴关系”,作国北约冷战后最重要的战略调整,“和平伙伴关系”计划的酝酿和提出有着复杂的国际背景.它的正式实施将对大西洋两岸的欧美关系,东西欧关系和未来欧洲的安全和均势产生深远影响,使欧洲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局面——整个欧洲的安全基于一个并不稳固的体系上.

    1994年02期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贸易政策改革

    郭振林

    <正>最近,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学家总结概括了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贸易改革成功的经验,并向全球范围推介,指出拉美地区这些经验,解决了发展中国家进行贸易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问题,它为发展中国家对付经济动荡,实行更为开放的、以全球市场为导向的贸易改革提供了宝贵的借鉴.80年代,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许多国家都开展了根本性贸易政策改革,这种改革不仅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国际影响.拉美地区的贸易改革使各国贸易体制变得日益外向化.改革是由下列因素导致的:(1)1982年爆发的债务危机的影响;(2)世界上其他地区外向型体制的成功经验对拉美地区的影响; (3)国际环境变得越来越有利于贸易政策自由化. (4)国内宏观经济稳定所取得的积极成果的影响.尽管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国家以往也遇到过宏观经济危机,但是80年代的情况却特别严峻.70年代爆发的两次石油危机使进口商品价格上扬,而当时恰好是拉美地区国家经济发展速度放慢的时

    1994年02期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当今西方企业兼并的首要目的是获取先进技术

    龚维敬

    <正>当今科学技术千变万化,日新月异,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在科学迅猛发展的今天,掌握和开发所在经营部门的所有先进技术,这就需要各个企业之间相互协作,彼此沟通.这种技术协作关系只有在彼此之间可以获得共同利益的基础上,才能得以现实.可是,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条件下,尖端技术的转让不是轻而易举的.一般来说,过去一家企业欲获得另一家企业的先进技术,主要是靠购买专利的办法予以实现,但这一办法没有充分保证,也不可能获取最新的尖端科学技术.于是,企业家们采取了单刀直入的办法,通过兼并机制手段,获得对方企业的所有权,从而掌握其先进技术.同时,高技术产业投资多,风险大,由研究到开发新产品的周期长,企业本身进行新技术研究不是一蹴而成的.因此,目前企业欲获取其企业的新技术相当部分都是通过兼并活动来完成的.一个部门是否属于高科技产业,一个重要标志是表现在该部门对科研费用投入的多少,科研费用投入率(科研费/销售额)是企业高技术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

    1994年02期 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7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台湾建立自由贸易岛的由来及进展

    黄河清

    <正>台湾提出的建立自由贸易岛的设想,实际上是一个大型的自由贸易港区的翻版.从高雄、楠梓、台中三个出口加工区,发展到新竹科学工业园区和具有自由贸易区性质的观音工业区,再到自由贸易岛的构想,都有其历史背景. 一、台湾辟建自由贸易港区的历史背景和原因台湾50年代的经济极其困难.当时,从大陆流入的人口超过150万.年人口增长率高达3—3.5%.“第一期经济建设四年计划”的实施虽使工业生产指数逐年提高,但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就业机会仍满足不了新增人口的就业需要;进出口规模较小而且结构过于单一,长期出现外贸逆差,外汇严重短缺;再加上庞大的军费开支,使财政入不敷出,造成恶性通货膨胀,经济濒于崩溃边缘.为了从政治上谋求生存,台湾当局不得不重视稳定和发展经济.尽管每年有约1亿美元的美援帮助台湾渡过了难关,并

    1994年02期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香港通胀的原因与启示

    陈君

    <正>香港的通货膨胀早已为世人所注目,近期香港的通胀情况又有新的变化.理论上认为,通货膨胀是指市场上流通的货币量超过了实际所需要的金融货币量,它与物价上涨时常关联在一起,我们通过对香港的消费物价指数分析,可以发现香港的通胀从二战以来是持续存在的.除了60年代及80年代前半期,香港的通胀都是处于高企状态,其中1973年香港消费物价指数上升18.2%,创历史最高纪录.至90年代,香港通胀仍维持高企状态,1991年通胀率为12%,1992年为9.5%,1993年预计9%,比发达国家高出约2倍.港人深受通胀之苦,纷纷视其为“猛虎”.一、香港通胀的促成及推高因素纵观香港通胀历史,笔者认为,香港通胀是由各类因素在特定的环境下综合作用而促成的一种客观经济现象,它的促成及推高,主要有下列几方面因素.

    1994年02期 58-59+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世界最大的45家化学工业公司和44家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公司

    1994年02期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