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传君
<正> 在过去的岁月中,世界经济曾历经忧患,饱尝风霜,除洪水、干旱、地震、瘟疫等这些自然因素给人类带来了无数灾难外,人类自己还为自己制造了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和两次世界大战,从而使世界经济的发展遭受了严重挫折。瞻望未来,我们虽然仍充满信心持乐观态度,但仍不能不看到世界经济所面临的严重风险挑战。在这里,我们不想下一个简单的结论,也不想用数学模型去作精确的论证,而只想依据对现实的感受和对未来的预测来粗略地描述一下世界经济所面临的风险威胁。一、政治选择不理智引起的风险我们知道,政治对经济具有极大的影响,有时甚至起决定性的作用。如果在国际社会
1989年06期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3k] [下载次数:3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阿·斯·查伊钦科
,应岳
<正> 美国资产阶级的个人致富都是建筑在对雇佣劳动——本世纪初是简单劳动,80年代则是复杂的熟练劳动——加紧剥削的基础上的。不论是过去还是今天,新资本家大批产生和老资本家进一步致富局面的形成,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需求性质和部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以及新的投资领域不断出现而导致的结果。在美国,凡被扣除债务和义务之后,个人财产按时价计算达百万美元或百万美元以上的人,都可以称作百万富翁。每次因为股市上涨而给证券交易带来的虚假繁荣,便会导致数以万计的新的百万富翁出现。但是,倘若考虑到价格上涨因素,80年代中期美国名义上有130万百万富翁,而实际上只有40万不到的人才符合50年代初的百万富翁标准。
1989年06期 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金芳
<正> 60年代后,发达国家逐渐取代发展中国家成为美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接受者。但70年代末起,异军突起的东南亚,尤其是香港,新加坡、台湾和南朝鲜跃升为美国对外投资增长最快的地区,增势引人注目。本文试图通过对近年来美国在东南亚直接投资的规模与特点的分析,论述这期间,美国资本对东南亚经济的影响,并展望90年代美国在东南亚直接投资的前景。一、美国在东南亚直接投资的现状与特点随着东南亚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增强,80年代以来,它已成为美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场所。1979~1987年,美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从1867.60亿美元增至3087.93亿美元,
1989年06期 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俊江
<正> 进入80年代以来,国际债务问题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动荡的主要“台风眼”之一,特别是继发展中国家爆发债务危机之后,美国也跃居为世界最大债务国,使国际债务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化。因此,深入研究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负债演变过程,剖析它们债务不同的特点与形成原因,对于我国如何利用外资和控制外债规模,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一、债务现状及特点国际债务的“重灾区”当首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拉美国家的债务阴霾始终驱而不散,它们是国际债务危机的“导火线”和“爆发源”。事实上,早在70年代发展中国家大量举债、刺激国内经济发展时,国际债务危机就已初露端倪。但直到80年代以前,债务冲突还只是发生在
1989年06期 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6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唐少云
<正> 一、美国州和地方政府财政与联邦政府财政的关系美国是联邦制国家。美国宪法采用了限权政府的原则,并以分权制衡的措施来控制政府。所谓分权,即国家政体由联邦、州和地方三级政府组成,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各有自己的宪法,各自实行三权分立。联邦宪法在原则上规定了各级政府的权力,但解释权限的弹性很大。美国先有州、后有国,州权思想不仅根深蒂固,甚至被认为是至高无上的。加上其他历史、经济和政治方面的原因,州和联邦政府争权的斗争持续了一个半世纪。19世纪就是所谓的“二元联邦制”时代,各州是制约联邦政府权力的重要力量。
1989年06期 17-2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4k] [下载次数:2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陈绍发
<正> 东西方(本文指经互会欧洲国家与经合组织)这两类制度不同国家的经贸关系,在战后几十年里,时断时续,时起时落。至1985年,东西方贸易额只占世界贸易总额的2.1%,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总额的3.2%,占经互会欧洲国家的对外贸易总额的24.6%。但随着当今国际政治形势的相对稳定和缓和,世界经济相互依赖关系加强,以及苏联东欧各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东西方经贸关系,如无意外因素,将会趋向改善和扩大,但在相当一段时期里,仍将是缓慢的和有限度的。东西方经贸关系变化现状
1989年06期 2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9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何平
<正> 当代许多国家与企业正把愈来愈多的精力和财力投入国际市场。随着大批企业不仅在经营业务上而且在经营哲学上的国际化,世界商行、多国销售公司、转手贸易等国际市场营销的新术语不断出现或使用,它们已由过去考虑“应该在国内什么地方开新市场”,发展到现在着眼于、“应该在世界什么地方采用什么新战略占领市场”。竞争结构的变化和世界市场要求的转移,导致当前对国际市场兴趣的增长。美国、日本、西欧等国厂商正面临着来自国内外的全面挑战。鉴于此种情况,日本通过综合商社在国际市场采取的“转手贸易”新战略,正作为国际市场营销战略的重要一环,显示出潜在力极强的威势。
1989年06期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江春
<正> 西方发展经济学家认为,发展中国家之所以经济落后,其原因就在于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着一系列相互促退的恶性循环,从而严重地阻滞了经济的良性增长。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纳克斯(Nurkse)提出的“贫穷的恶性循环”理论。该理论认为,由于人均收入低下导致储蓄的短缺和市场的狭小,这就使得投资不足,投资不足势必造成生产力的低下,而生产力低下就意味着人均收入低下,如此循环不己。按照这一理论,发展中国家似乎只要大力提高投资率,就能打破贫穷的恶性循环,实现经济的迅速增长。但事实上,许多发展中国家大力提高投资率的结果,不但没有实现经济的有效增长,相反,却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贫穷的恶性循环”理论并不能完全解释这一现象。因此,必须重新更全面地考察困挠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有效增长的原因,以便能提出更正确的解决办法,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着眼于发展中国家的整体经济发展过程。
1989年06期 33-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5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武桂馥
<正> 物价,特别是消费品价格,是制约货币收入向实际购买力的转换水平的关键因素。在货币发行量既定的条件下,物价普遍上涨率是测定一国通货膨胀程度的基本标准。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名义货币的实际购买力的降低,一是因货币的过度供给,二是因物价的上涨,这两者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关联.就物价而言,它对各国经济的影响是双重的,即不仅通过要素价格的变化,影响各国生产力资源的配置,以及经济增长,而且又通过个人消费品价格的消长,影响各国居民的实际收入与生活水平。这种双重作用,往往使各国政府在物价问题上面临两难选择:在运用价格杠杆调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均衡中,是优先考虑经济增长还是首先满足个人消费?这一难题,在发展中国家的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也同样存在。
1989年06期 40-4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7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余建华
<正> 科特迪瓦(原译象牙海岸)共和国是非洲西部的一个小国,面积仅32.25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000万(1987年)。自1960年独立以来,该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由一个贫穷落后的法国殖民地跃居为黑非洲罕见的非石油富国。尤其在整个60、70年代,该国以超过7%的年均经济增长率实现了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即由1960年的1200亿非洲法郎增加到1980年的20000亿非洲法郎,增长近15倍。同期人均国民收入也从150美元上升到1253美元,增长约8倍。这样的经济增长速度不仅在黑非洲国家首屈一指,在所有发展中国家中也名列前茅,因而被誉为“西非经济橱窗”。笔者认为,科特迪瓦之所以能够创造如此非凡的经济奇迹,主要是由于该国实施了一条切实可行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
1989年06期 46-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5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朱钟棣
<正> 马克思生前未有机会系统地阐述他的外贸理论。他对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一些观点的评论、对外贸问题的一些看法,散见于《资本论》及其它著作的各章节之间。本文在对马克思的外贸理论作了初步的发掘与整理之后,认为其主要内容可以概括成这样四个方面:论述了对外贸易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与发展中起的巨大作用,提出了世界范围内换算各国不同强度国别劳动的统一计量单位;闸明了价值规律在世界市场上的作用变化;指出了富国利用商品交换可以不断地攫取穷国的剩余劳动。这里,拟对这些理论及其现实意义作些具体说明。一、对外贸易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与发展中起的巨大作用
1989年06期 53-58+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8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罗伯特·吉尔平
,杨思正
<正> 世界上演变中的经济和技术的相互依赖与被各主权国家不断分割的世界政府体系之间的冲突,是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学著作的主要论题。以贸易、货币和投资形式所显示的强大市场力量趋向于不受政治控制,横越国界,把各个社会结成一体。政府的动向是限制、引导和使经济活动为国家及国家中各强有力集团明显见到的利益服务。市场的逻辑是使经济活动安排在最有生产效率和最有赢利的场所;国家的逻辑是赢得和控制经济增长的过程和资本积累。市场经济的组成原则是资本积累,而政府的组成原则却是国家安全。关于这两个根本对立原则冲突的性质和后果的争论已有几个世纪。从近代早期的大卫·休谟、亚当·斯密和亚历山大·汉密尔顾到十九世界的杰出人物如李嘉图、穆勒、马克思和
1989年06期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琳
<正> 上海开埠后,外向四海发展,曾一度成为远东济经、金融、贸易的中心,在亚太地区处于领先地位。但在解放后,上海被封锁禁运,与国外割断联系,经济日趋向内发展,与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差距明显扩大。一、上海外向型经济的特点与基本方针改革开放的十年为上海外向型经济发展创造了一系列条件:(1)基础设施、投资环境有了改善。上海先后开辟了各有特色的闵行、虹桥、漕河泾三个开发区,兴建了一批对外宾馆与饭店,修建地铁、国际机场、高速公路等交通、电信设施,为改善投资硬环境作了大量工作;同时成立外资工作委员统管审批、协调工作,初步建立配套对外政策法令和规定实施办
1989年06期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赫文平
<正> 南朝鲜的对外投资始于1968年,迄今已有20年的历史。初期以资源开发和推销商品为主,80年代以后大幅增加了对制造业的投资;投资市场也逐步由东南亚地区扩展到北美、中东、大洋州等地区。截至1987年末对外投资额已超过10亿美元。就其发展状况看,同发达国家相比它迄今仍处于初级阶段,但在发展中国家则居于领先地位,而且经济效益显著。一、发展状况及特点南朝鲜的对外投资虽起步较早,但由于资金短缺,技术和经验不足,企业尚不具备对外大规模投资的条件。因此,对外投资一直增长缓慢,1968年至1980年的13年间,对外投资仅363项,金额1.7亿美元,年均为27项、1300万美元,且大部分集中于资源开发和贸易
1989年06期 6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4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涤源
,王平洲
<正> 在我国,长期以来把通货膨胀视为资本主义国家所特有的经济病症,认为社会主义国家实行有计划的经济体制,不可能出现通货膨胀。进入1985年,当我国零售物价总指数开始骤然上升,经济学界有人还公开发表文章否认这是通货膨胀引起的。直到1988年,物价急剧上升,抢购商品和挤提存款风波及全国广大城乡,任何人也无法否认通货膨胀这一瘟疫正以疯风暴雨之势向我们袭来,冲击着我们正常的经济生活。这一严峻现实已无可争辩地摆在全国人民面前,不能不引起全国人民的普遍关注、深思与困惑。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的呢?众说纷纭,各有其理。有人说这是经济发展与改革中的必然现象,有人甚至公然散布“赤字财政有益论”、“通货膨胀无害论”的观点,主张用“温和的”通货膨胀的办法来
1989年06期 70-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2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仲石
<正> 9月下旬,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举办了“90年代世界经济格局”讨论会。上海社科院世经所与应邀参加会议的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金融研究所、中国银行上海分行金融研究所等单位的数十名研究世界经济的专家、学者在会上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现将会议内容综述如下: 与会的绝大多数同志都同意下面的分析,认为从目前至90年代,世界上,在军事方面还是美苏争霸的局面;政治方面呈现多元化,主要还是美、苏、中三极鼎立;而经济上,则由于国际环境继续缓和,由过去政治制约经济转化为经济起重要作用,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
1989年06期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