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研究


  • 技术贸易模式比较与我们的选择

    蒋德明

    <正> 一个国家对外开放、进行对外技术交流是否成功不仅看技术能量的吸收和释放能否起到催化剂的作用,而且要看技术贸易能否使不同事物之间发生协同关系,产生协同作用。本文试图将当代世界技术贸易各种模式进行比较,并且结合我国国情和国内外技术贸易环境,选择适合我国的最佳技术贸易模式,作一些探讨。一每一个国家由于所处的自然环境、人文习俗、社会文化、社会制度和经济技术发展水平

    1987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7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苏联对外经济联系组织与管理的发展及其新趋势

    唐岳驹

    <正> 苏联对外经济联系组织与管理,涉及的面比较广。本文仅就苏联对外经济联系的组织机构、苏联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日趋多样化的方式、苏联对外经济技术合作部门结构的变化及其发展新趋势,作一概要的论述。一目前苏联为了适应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变化的需要,已开始探索新的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方式,除在保留技术转让、工程咨询、地质勘探、编制设计、施工、供应成套设备、培训技术人员、设备安装与调试等综合体系前提下,采用补偿合作,总承包(或称交钥匙)、三边合作

    1987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2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论日本的产业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

    杨书臣

    <正> 战后日本经济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日本政府制定并实施了符合国情的产业政策,是其重要的原因之一。七十年代以来,不少世界性组织,如联合国工发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世界银行等等,也都把产业政策视为日本经济成功的秘诀。在日本,产业政策是以产业和企业为对象,由通产省等省厅制定,并由中央和地方政府推行的“产业行政干预政策”。通产省是日本制定产业政策最多的一个省,该省在战后四十年间制定的主要法律就达150多项。日本产业政策的主要内容有三大方面:(1)产业结构政策;(2)产业组织政策;(3)产业环境政策等。战后日本的产业政策是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并

    1987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1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周期性——对当前贸易保护主义发展趋势的预测

    肖勤福

    <正> 贸易保护主义或保护贸易政策,是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以来,始终存在于国际贸易发展的历史长河之中的一股潮流。人们对它之所以缺乏一个连续不断的普遍认识,主要是因为在不同时期,贸易保护主义的强度、覆盖面及其对国际贸易乃至世界经济发展主流的影响不同。1973年是贸易保护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界标。自此之后,伴随着世界经济的跌宕起伏,西方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的声浪愈演愈烈,其影响越来越深切地为人们所感受。历史又将一个古老的课题重新置于人们面前。

    1987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0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论生产要素密集性变换与贸易结构的转移

    刘夏莲

    <正> 自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提出著名的“H—O”模型反论以来,国际经济学界对这一悖论做了多种诠释,其中“生产要素密集性变换定理”从生产要素逆转的角度来解释一国的进出口贸易结构,把一国贸易结构的变换和转移同生产要素比例和要素秉赋的配置刚性结合起来。本文根据这一原理,具体分析生产要素密集性和贸易结构转换之间的关系,并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结构的要素配置进行研究。

    1987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9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美国——成熟债务国剖析

    胡景岩

    <正> 当今世界国际资本流动最突出的变化是美国在经历了71年的债权国地位后,于1985年成为最大净债务国,1986年底净欠外债已达2,500亿美元。本文就美国由最大债权国向最大债务国的转变做些简要的剖析一、美国成为债务国的原因美国由债权国向债务国的转变,经历了长期演变的过程,它是长期因素和短期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987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8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美国私人储蓄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比重下降的原因及影响

    王启云

    <正> 自六十年代以来,美国私人储蓄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有不断下降的趋势。据美国商业部经济分析局的材料,1961~1970年美国私人储蓄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为8.6%,1971~1980年下降到8%,1983年再下降到6.6%。为什么美国私人储蓄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会出现这种下降趋势呢?这主要是因为: 第一,受凯恩斯有效需求论的影响。凯恩斯把危机和失业归咎于“过度储蓄”,致使“有效需求”不足,因而他主张鼓励消费,竭力改变人们的“储蓄是美德”的传统观念。他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引用了孟迪维尔的“蜜蜂寓言”,备加推崇。因为该“寓言”说的是一个蜜蜂社会曾因崇尚奢侈生活而获得繁荣,后因厉行节俭而导致市场萧条和百业凋蔽。

    1987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5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匈牙利经济的困难与改革

    陈绍发

    <正> 一匈牙利经济改革起步早,步子大,涉及面广。近20年的持续改革,为人们所瞩目,被认为是独具一格的所谓匈牙利模式。这种模式的基本点,就是计划调节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国家集权与企业分权相结合。匈牙利在理论上坚持国家和集体形式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必须在多种经济成份中占主导地位,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同时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尽管它是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实现的,以及在生产关系中并不占统治地位,但为之提供活动场所的市场机制调节作用,必须得到充分发展。为此,匈在改革实践中,把生产资

    1987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1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上海利用外资及对外经济合作的回顾及反思

    王惠珍 ,潘祖永

    <正> 一、关于利用外资利用外资是执行对外开放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为在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一项强有力的战略措施。九年来,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指引下,上海利用外资的局面已初步打开,规模日益扩大,成绩显著,也取得了一些经验与教训。在“七五”计划的头一年,认真回顾总结,继续开拓利用外资是件十分有意义的事。(一)九年回顾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上海的利用外资工作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创始阶段(1978年底—1981年)。在早期以简便易行的补偿贸易和加工装配形式为主,

    1987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5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南朝鲜经济成败评说

    杨人一

    <正> 近期对南朝鲜研究的文章颇多。经众多学者专家从各个不同角度归纳分析认为,以高速增长为特征的南朝鲜经济就其原因讲,是人谋与时运两济,就其结果而言,是欣喜与忧愁并存。一南朝鲜在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有利的历史条件下,建立起了相当的物质基础。它的经济从混乱到恢复到高速增长以至经济调整,再到经济中速增长时期,经过了以“美援”为主要支柱的统制经济到以“替代进口”为特征的经济开发的转变;从“替代进口型”发展战略到“出口主导型”发展战略的转变;从“政府主导型”经济体制到“民间主导型”体制的转变。它依靠适合

    1987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对外直接投资在日本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孙才仁

    <正> 日本是一个严重依赖国际资源和国际市场的国家,其生存和发展始终与开展对外经济关系密切有关。然而,长期以来人们普遍重视的是对外贸易的积极作用,而对于直接投资的作用却研究较少。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之所以能在短短的几十年内急剧增大,达到1,000多亿美元的规模,这无疑是因为它对日本经济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它作为日本资本主义再生产循环过程的国际化,在日本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十分重大的。

    1987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台湾引进侨外直接投资法律体系的特点

    李悦

    <正> 一台湾引进侨外资的法律、法规经过近三十年来的不断发展已成为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它保证并促进了侨外资的进入。这个法律体系具有完整、详细、灵活等特点。首先,法律、法规与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并随其调整、变化。这是台湾立法中较为突出的特点,从台湾引进侨外资的发展阶段可以看出。台湾的法律、法规与经济发展密切结合,随其调整。三个基本法规修改多次,其中《奖励投资条例》修改十二次,《华侨回国投资条例》修改五次,《外国人投资条例》修改六次,有时一年修改达二次。如:七十年代石油危机爆发后,1979年《奖励投资条例》修正案中增加了奖励投资开发国外天

    1987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论李斯特对发展经济学的贡献

    傅殷才

    <正> 在中外经济文献中,当谈到发展经济学史时,一般都只论及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约·斯·穆勒(1848年出版《政治经济很原理》)等人,认为从穆勒以后,在资产阶级经济学说史上,关于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理论几乎销声匿迹了一百年,直到本世纪四十年代末期才又兴了起来。显然,这种观点忽视或否定了李斯特对发展经济学的贡献。一、李斯特的主要研究对象——经济发展问题李斯特的经济学说是为当时落后的德国加速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服务的。他从民族利益出

    1987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9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从战后发达国家的经历论及发展中国家的税制模式

    布鲁斯·巴特利特 ,陈招顺

    本文作者是供给学派的代表人物。在供给学派看来,对经济发展的最强有力刺激,莫过于大量地减少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因为这样一来,人们就能获得扣除税收后较多的可支配收入,用来储蓄和投资,增加实际需求得以维持的唯一源泉—供给。其实,供给学派要求的减税,着重减少的只是企业所得税特别是企业累进所得税,这无疑大大有利于实力雄厚的有产者。本文涉及该学派关于发展中国家税制改革的理论观点,特译出供研究和参考。原文题目为《第三世界减税的原由》,译文的题目为摘译者所改。

    1987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0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一种值得注意的新型动态经济理论——评赖特的《动态经济学导论》

    汪翔

    <正> 对经济系统的动态的非均衡分析,是近几十年来经济理论界的热门研究课题,但因这一问题较为复杂而进展缓慢。英国皇后大学经济学教授A·LL·赖特的《动态经济学导论:长期非均衡分析的理论研究》一书的推出(牛津大学出版社1984年出版),给这一领域增添了令人注意的新内容。在该书中,作者的主要工作是通过建立方程系统来描述经济系统的动态与非均衡行为。全书由十三章组成,另有篇幅较大的数学附录,以对各章有关内容作严格的数学证明。赖特的动态经济理论,是建立在其一系列的反传统观点上的,这些观点归纳起来主要有

    1987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1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纪念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发表70周年讨论会纪要

    张衔

    <正> 为纪念列宁的光辉著作《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以下简称《帝国主义论》)发表70周年,中共四川省委党校政治经济学专业、四川大学和西南财经大学世界经济专业的教师和部分研究生于今年五月在四川省委党校举行讨论会,着重讨论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及发展趋势。并且结合评介褚葆一、张幼文著《当代帝国主义经济》(以下简称《当代》)一书,围绕该书提出的主要观点,对帝国主义的阶段划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及发展趋势、金融资本的地位和作用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1987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下载次数:2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世界经济研究》1987年1~6期总目录

    1987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